巨幅半景畫《屯墾戍邊》吸引記者們駐足圍觀,。(中國臺灣網(wǎng)尹賽楠攝)
“這是一件1950年配發(fā)的軍大衣,,里里外外、大大小小各種顏色的補丁加起來共計296塊,?!表樦v解員手指的方向,記者注意到了它,?!靶轮袊闪⒅酰桓F二白的新疆,,百廢待興,。軍墾戰(zhàn)士們響應王震將軍的號召,節(jié)衣縮食,,把省下的每一分錢都用于新疆建設,,這件軍大衣正是當年老軍墾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物證?!?/p>
今年36歲的徐媛,,是博物館中一名普通的講解員,當然,,她還有另外一重身份──兵團人,。2003年大學畢業(yè)之后,,徐媛選擇回到石河子,在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中當起了講解員,,只是讓她沒想到的是,,這一干,就是整整15年,?!靶r候,就經(jīng)常聽父輩們的軍墾故事,,而因為工作的緣故,,也讓自己對于當年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觸?!?/p>
作為了解兵團,、弘揚屯墾戍邊精神的窗口,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曾榮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之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AAAA級國家旅游景區(qū)”等稱號,。迄今為止,,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共接待國內(nèi)外來賓300多萬人次,先后接待數(shù)十位黨和國家領導人,。
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講解員徐媛,。(中國臺灣網(wǎng)尹賽楠攝)
“身為兵團人,,我有責任和義務將老一輩人的軍墾精神傳承下去”,徐媛說,,她不僅要讓自己的下一代了解,,還要讓更多的人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