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記者團一行在老舍茶館,,品嘗極具老北京特色的糕點和蓋碗茶,觀看各界名流的精彩演出,。圖為媒體記者體驗長嘴壺茶藝表演,。千龍網(wǎng)記者耿子葉攝
8月30日晚,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記者團一行在老舍茶館,,品嘗極具老北京特色的糕點和蓋碗茶,,觀看各界名流的精彩演出。圖為變臉節(jié)目,。千龍網(wǎng)記者耿子葉制圖
千龍網(wǎng)北京8月31日訊(記者耿子葉)驢打滾,、棗花酥、山楂茶糕三樣老北京傳統(tǒng)糕點,,配上一盞蓋碗茶,,令人大飽口福。一出《鬧龍宮》,、曲藝《含燈大鼓》,、手影戲,、長嘴壺茶藝,京味十足的演出讓觀眾忍不住拍案叫絕,。
“來了您吶,,里邊兒請……”8月30日晚,隨著堂倌一聲地道的京味兒吆喝,,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記者團一行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步入前門老舍茶館,。北京建都紀念闕、大碗茶琴,、老北京傳統(tǒng)商業(yè)博物館,、巨型京味兒臉譜蓋碗……各式各樣的京味展品講述了老舍茶館大碗茶的歷史和文化,吸引中外媒體記者駐足觀看,。
來自世界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50余家媒體近百名記者品嘗極具老北京特色的糕點和蓋碗茶,,觀看各界名流的精彩演出,在味蕾和視覺雙方面感受到地道的京城京韻,。
中國是茶的原產(chǎn)地和茶文化發(fā)祥地,,客來敬茶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床杷噹熒w碗茶表演時,,記者們紛紛端起茶水模仿,用托盤托起茶碗,,用蓋子“刮”幾下使茶水濃釅,,把碗蓋蓋得有點傾斜度,用嘴吸著喝,。在歡聲笑語中,,中外記者切身體驗到中國的茶文化。
老舍茶館始建于1988年,,是中國第一家民俗文化茶館,。創(chuàng)辦至今,共接待了來自80個國家170多位外國元首政要,、眾多社會名流和600多萬中外游客,。老舍茶館作為北京城市名片和京味人文地標,成為聯(lián)結中外人民友誼“橋梁”,,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窗口”,。
在十大表演節(jié)目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節(jié)目之一是長嘴壺茶藝表演,,兩位茶藝師將摻茶動作融合傳統(tǒng)茶道,、武術、舞蹈,、禪學等,,令其充滿玄機妙理奧妙,。
兩位長嘴壺茶藝表演者還現(xiàn)場教學觀眾,來自《今日俄羅斯》的駐華記者Anna Ratkoglo切身體驗了一把長嘴壺茶藝,,“看著他們表演很簡單,但自己實際操作起來就很難,,尤其是反手倒茶,,壺嘴太長了,確實需要一定功夫,,我很喜歡這個節(jié)目,。”
8月30日晚,,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記者團一行在老舍茶館,,品嘗極具老北京特色的糕點和蓋碗茶,觀看各界名流的精彩演出,。圖為外國媒體記者學茶藝表演者品嘗蓋碗茶,。千龍網(wǎng)記者耿子葉攝
8月30日晚,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記者團一行在老舍茶館,,品嘗極具老北京特色的糕點和蓋碗茶,,觀看各界名流的精彩演出。圖為舞蹈《清宮禮儀》,。千龍網(wǎng)記者耿子葉制圖
8月30日晚,,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記者團一行在老舍茶館,品嘗極具老北京特色的糕點和蓋碗茶,,觀看各界名流的精彩演出,。圖為變臉節(jié)目。千龍網(wǎng)記者耿子葉攝
8月30日晚,,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記者團一行在老舍茶館,,品嘗極具老北京特色的糕點和蓋碗茶,觀看各界名流的精彩演出,。圖為老舍茶館一層演出的節(jié)目,。千龍網(wǎng)記者耿子葉制圖
8月30日晚,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記者團一行在老舍茶館,,品嘗極具老北京特色的糕點和蓋碗茶,,觀看各界名流的精彩演出。圖為表演現(xiàn)場媒體記者紛紛拍照記錄精彩瞬間,。千龍網(wǎng)記者耿子葉攝
8月30日晚,,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記者團一行在老舍茶館,品嘗極具老北京特色的糕點和蓋碗茶,,觀看各界名流的精彩演出,。圖為媒體記者配合表演魔術節(jié)目,。千龍網(wǎng)記者耿子葉攝
8月30日晚,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記者團一行在老舍茶館,,品嘗極具老北京特色的糕點和蓋碗茶,,觀看各界名流的精彩演出。圖為京劇《鬧龍宮》,。千龍網(wǎng)記者耿子葉攝
8月30日晚,,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記者團一行在老舍茶館,品嘗極具老北京特色的糕點和蓋碗茶,,觀看各界名流的精彩演出,。圖為變臉節(jié)目演員與媒體記者互動。千龍網(wǎng)記者耿子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