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7日電本月17日至20日,,供奉有多名二戰(zhàn)甲級戰(zhàn)犯的靖國神社迎來“秋季大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不會前往參拜,而欲自費獻上被稱為“真榊”的供品,;其內閣成員,、日本總務大臣高市早苗則公然聲稱將前往參拜。面對侵略歷史,,從強推安保法到屢向聯(lián)合國機構發(fā)難,,縱觀安倍政府近期的種種言行,是否真有意如其宣稱的那樣,,要與鄰國“和解”,?
資料圖:2015年4月22日,日本靖國神社春季大祭第二日,,一批日本議員抵達靖國神社進行參拜,。
【為博民心:假“和解”真黷武】
早在其二次上臺執(zhí)政時的2013年12月,安倍就曾參拜過靖國神社,,但在春秋兩季例行大祭期間則不會參拜,,僅供奉“真榊”,以兼顧作為其支持基礎的保守勢力及持反對意見的鄰國,。不久前,,安倍完成新一輪的內閣改組,包括高市早苗在內,、其主力“干將”多曾進行過參拜,。
日媒分析認為,因瞄準2016年的日本參院選舉,,為挽回因強推安保法而漸失的輿論支持,安倍新內閣不得不把政策重心轉向外交和經濟,。此次若能實現(xiàn)與鄰國和解,,也將成為其宣揚關系改善舉措奏效的“絕佳機會”。但若參拜,,勢必會引發(fā)外界批評,,阻礙與鄰國關系的改善。
然而,,在另一方面,,安倍本月7日再次顯露出修改和平憲法的意愿,其新班底也加緊為在2016年3月底前實施安保法做準備,。日本政府人士透露,,安倍聲稱的“經濟最優(yōu)先”,其實質是為了“不希望在選舉前讓選民再意識到安保問題”,,以拉攏漸失的民心,,為自己爭取選票。
近日,針對《南京大屠殺檔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一事,,日本政府及執(zhí)政黨更是在幾天內接連向該組織發(fā)難,,甚至威脅稱要“停繳會費”、改革評選制度,,意圖為二戰(zhàn)時的罪惡侵略行徑掩飾翻案,,其行徑令人瞠目。
自2012年二次上臺以來,,安倍一直在右傾化之路上狂奔,。與安倍經濟方面的“三支箭”方針相類比,日本政治學者御廚貴精辟地將“錯誤的歷史認識”,、“參拜靖國神社”與“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并稱為“安倍政治學”的“三支箭”,。
繼2013年推動通過《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設置法》與《特定秘密保護法》后,安倍同年年底射出政治第二箭——他本人悍然參拜靖國神社,,還欲重新通過所謂的“靖國史觀”提高國民士氣,,傳播錯誤價值觀,為重塑日本戰(zhàn)后“軍事大國”的地位提供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