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悉尼國際免稅店”購物(記者暗訪時手機拍攝照片)
由此可見,年輕的中國游客對高價店鋪有一定心理防范,,且較為理性。即使消費,,他們也會選擇價格低廉的小商品。至于價高的保健品,,他們會選擇當?shù)厮幍旰统匈徺I,。
而中老年游客則容易被銷售人員忽悠,動輒購買上千元人民幣的產(chǎn)品,,同時缺乏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
【律師:商家宰客屬違法游客可投訴】
據(jù)澳大利亞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截至2015年11月底的前12個月內,,中國赴澳游客首次突破100萬人次大關,。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有價值的旅游客源地,中國游客在澳一年消費超過77億澳元(約合364億人民幣),,其中購物消費超過13億澳元,,占國際游客在澳購物消費總額的37%。
中國游客人數(shù)多,、購買力強,,似乎成了商家眼中“會行走的錢包”。若是面對導游與黑心店家聯(lián)合抬價,、阻止游客在其他店鋪消費等現(xiàn)象,人生地不熟的中國游客該如何避免當冤大頭,?
資深華人律師申浩然說,,《澳大利亞消費者法》禁止商家利用誤導或欺騙行為、虛假陳述,、引誘性廣告等讓消費者購買其產(chǎn)品或服務,。如果旅行社和當?shù)厣痰曷?lián)合抬價宰客的情況屬實,則屬于違法行為。
《澳大利亞消費者法》第49條明令禁止推薦式銷售,,即禁止商業(yè)企業(yè)在市場交易過程中,,以折扣、傭金或其他利益為誘餌,,引誘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顧客提供潛在購買者的姓名,、地址等個人信息,用以換取上述好處,,且往往附加要求潛在購買者交易行為完成后,,提供信息的顧客才能兌現(xiàn)這些利益。
申浩然提醒國內游客,,澳大利亞聯(lián)邦和各州均設有消費者維權機構,,游客可以到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進行投訴。如果希望加快受理速度,,可將投訴提交給各州的公平貿易署,。一旦查明,這些機構會對涉事商家進行處罰,,甚至代表消費者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