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綜合報道】國際舉聯(lián)發(fā)布消息前一天,,國際仲裁法庭駁回俄羅斯殘奧會的申訴,,俄羅斯徹底無緣里約殘奧會。俄羅斯“今日經濟”網24日稱,,俄羅斯普列哈諾夫經濟大學副教授利多娃表示,,這是西方國家在繼續(xù)妖魔化俄羅斯體育。當前反興奮劑機構出現嚴重腐敗,,它影響了體育的純潔性,。因此,,8年后宣布俄羅斯運動員存在興奮劑問題這并不令人震驚。俄著名舉重運動員奧列格·陳表示:“我不明白,,他們?yōu)槭裁匆獙?年前的樣本進行檢查,。這是錯誤的。這些運動員在奧運會前已經檢查了,,什么也沒有找到,。而在這一名單中只有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中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運動員,這些國家都是舉重大國,。公布這樣的丑聞難道要從奧運會上刪除這一運動項目,?”
與俄羅斯一樣,中國在興奮劑問題上被西方盯得很緊,,每次“出事”都會受到格外關注,。比如剛過去的里約奧運會,陳欣怡藥檢呈陽性引發(fā)外媒關注,,但中華臺北隊女子舉重運動員林子琦在女子63公斤級比賽前被查出藥檢呈陽性,,取消比賽資格,并沒有掀起太大波瀾,。有網友戲稱,,這就叫做“一個國家,兩種待遇”,。
事實上,,比較來看,中國運動員“違禁”比例并不高,。世界反興奮劑組織(WADA)2015年發(fā)布的基于2013年違禁數據統(tǒng)計前12名的國家從高到低依次為:俄羅斯,、土耳其、法國,、印度,、比利時、意大利,、西班牙,、波蘭、哈薩克斯坦,、南非,、美國、葡萄牙。
實際上,,在國際興奮劑丑聞歷史上,,興奮劑和反興奮劑力量一直進行著“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較量,,一些科技發(fā)達的國家曾是重災區(qū),。奧運會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興奮劑事件要數加拿大100米短跑運動員本·約翰遜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被查出服用禁藥的事件,。當時,,約翰遜和美國名將劉易斯男子100米的爭奪被譽為“世紀之戰(zhàn)”。之前7次負于對手的約翰遜驚人地以9秒79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摘得金牌,。僅僅62個小時后,,國際奧委會宣布約翰遜的尿樣結果呈陽性,他服用了類固醇類興奮劑,。
在著名的環(huán)法自行車賽上,,七冠王的光輝戰(zhàn)績讓美國運動員阿姆斯特朗成為環(huán)法歷史第一人和最打不垮的“英雄”。2012年8月,,反興奮劑機構宣布剝奪阿姆斯特朗7個環(huán)法自行車賽冠軍頭銜,,并且終身禁賽。此外,,2007年,,美國“女飛人”瓊斯承認自己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前服用了類固醇類興奮劑。在那屆奧運會上,,瓊斯獲得女子100米,、200米、4×400米接力3枚金牌,。
“奧運禁藥之禍,,中國才是最大受害者”,美國《紐約時報》近日刊載一篇調查報道,,其中選取了基于2016年6月國際奧委會所公布的、自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以來的興奮劑數據,,結果是在近48年的奧運史上,,至少有25枚奧運金牌涉及興奮劑,而中國是興奮劑作弊的最大受害者,。從1968年開始,,中國運動員總共因為對手服藥導致原本應該獲得的10枚獎牌旁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