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11月1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奧克蘭亞健社董事蔡蕓(Wendy Cai)11日表示,特朗普推出有關“公共負擔”(Public Charge)新擬定條例正在公眾評論期,,雖規(guī)定只針對綠卡申請者,,且并未通過,但最近有至少四位持綠卡的華人,,此前曾享受過醫(yī)保等福利,,因擔心政府秋后算賬,害怕罰款,、坐牢或被驅逐,,索性放棄綠卡回到中國。
“公共負擔”新定義涵蓋很多福利,,除了現有的現金援助(SSI和TANF)和長期護理,,還包括Medi-Cal,CalFresh,, Medicare D部分低收入補貼(處方藥),,住房援助,,如公共住房或第八條款住房選擇券計劃(Section 8 housing choice voucher program)。
蔡蕓表示,,公共負擔定義擴大,,小區(qū)彌漫恐慌氣氛。據她了解,,至少有30多位華人不敢去看病,。一位患精神疾病、身份為公民的華人,,本來每個月應到亞健社看醫(yī)生,、接受心理輔導,因擔心政府追查,,干脆不去醫(yī)院,。她得知后數次勸說,還希望和該華人到公園散散心,,但對方還是拒絕,。有華人此前用過某些公共福利,盡管子女為公民,,也要求孩子不準吃學校的免費午餐,,改成自己帶飯到學校吃,孩子急得哭鬧不停,。
蔡蕓說,,有四位華人因公共負擔問題而放棄綠卡回中國。其中一位是亞健社的患者,,曾回國休假三個月,,回來發(fā)現收入不符合申請醫(yī)療白卡(Medi-Cal)要求,銀行賬戶也有3000多美元,,所以沒申請新卡,。得知公共負擔新規(guī)后,擔心再追究之前使用的醫(yī)療福利,,害怕有罰款,、坐牢或驅逐等后果,所以在8月底賣掉房子舉家回國,?!爸钡剿貒也诺弥m然也通過網絡勸說但無濟于事,。也許回國有其他原因,,但公共負擔是其中最關鍵的?!彼f,。
蔡蕓表示,,她接觸的華人不少沒入籍。但今年以來,,考慮入籍的人增長近70%,。雖然有的華人英文不好,也在想方設法學習,,入籍了再剝奪身份就難很多,。她分析說,目前有關公共負擔的條文只是建議,,并非法律,,針對的也只是申請綠卡的華人,所以綠卡持有者或公民并無須擔心,。
她說,,如今微信上有很多有關移民政策的新聞是以訛傳訛,夸大事實,,用聳人聽聞的標題贏取點擊率,,華人朋友不可輕信,可以多看看主流媒體報道,,還是要以政府公開發(fā)布為準,。(劉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