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重返歐洲:2026年冬奧申辦揭示新風向標
原標題:奧運重返歐洲:2026年冬奧申辦揭示新風向標
新華社洛桑6月23日電奧運重返歐洲:2026年冬奧申辦揭示新風向標
新華社記者姬燁劉曲
國際奧委會第134次全會即將于24日在瑞士洛桑開幕,當天將投票選出2026年冬奧會舉辦城市,。在迎來平昌2018,、東京2020和北京2022連續(xù)三個亞洲周期之后,奧運會將來到歐洲,。
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奧勒和意大利的米蘭/科爾蒂納丹佩佐兩個申辦地,,現(xiàn)有場館和臨時場館的比例均超過全部場館的80%,申奧預算比2018年和2022年冬奧會減少超過75%,,展現(xiàn)了奧林匹克運動新的風向標,。
證明:奧運不再燒錢
這是國際奧委會連續(xù)第二次迎來只有兩個申辦地的冬奧舉辦城市競爭,,4年前,北京擊敗阿拉木圖,,成功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那次申辦,慕尼黑,、斯德哥爾摩,、奧斯陸等城市先后退出。
無獨有偶,,申辦2024年夏奧會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城市中途退出。2017年,,國際奧委會歷史上首次同時決定連續(xù)兩屆奧運會的舉辦城市,,宣布巴黎和洛杉磯分別為2024年和2028年夏奧會舉辦地,保證了奧運會未來的穩(wěn)定性,。
體量龐大的奧運會似乎不再是“香餑餑”,,這也在倒逼國際奧委會進行改革,。2014年,,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力推的《奧林匹克2020議程》順利通過,這份改革路線圖基本圍繞可持續(xù)發(fā)展,、提高公信力和吸引青少年三大主題,。
在《奧林匹克2020議程》基礎之上細化而成的“新規(guī)范”于2018年平昌冬奧會期間頒布,旨在簡化申辦流程,、降低辦奧成本,、分擔東道主壓力,讓未來的奧運會更靈活,、更有效,、更可持續(xù)。
2026年冬奧會申辦將第一個完全受益于《奧林匹克2020議程》和“新規(guī)范”,,更注重合作,、靈活和經(jīng)驗分享。有興趣申奧的城市通過為期一年,、“不承擔義務”的對話,,向國際奧委會了解舉辦奧運的要求和利益,這一階段不用提交申辦,;申辦城市在整個過程中需要進行的展示和匯報數(shù)量也大幅減少,。
國際奧委會隨后全程提供專家和經(jīng)驗支持,超過30次的現(xiàn)場考察,,為申辦城市制定賽事理念,、可持續(xù),、遺產(chǎn)、市場,、財務,、法務、賽事運行等提供建議,,且國際奧委會承擔相關費用,;最終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會將依據(jù)對這些城市的總體可行性評估,邀請適合的城市參與申奧,。
有意申辦2026年冬奧會的城市最開始還包括加拿大的卡爾加里,、日本的札幌、奧地利的格拉茨,、瑞士的錫永和土耳其的埃爾祖魯姆,,前4個城市都先后退出了申辦,埃爾祖魯姆則因申辦方案存在“較大挑戰(zhàn)性”,,而未能獲得候選資格,。
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奧勒和意大利的米蘭/科爾蒂納丹佩佐計劃使用80%的現(xiàn)有和臨時場館,而2018年和2022年冬奧會的這一比例為60%,。此外,,奧運賽事運行的成本也比前兩屆冬奧會申辦階段的預算降低20%(約合4億美元),而整個申辦預算也較前兩屆降低超過75%,。
從本次申辦的民眾支持率來看,,國際奧委會的調查顯示,意大利83%的支持率遠高于瑞典的55%,。據(jù)媒體報道,,意大利的賽事運行預算為17億美元,而瑞典則為14億美元(不用公共資金),。此前曾有報道說,,索契冬奧會實際花費510億美元。為了打消人們的擔憂,,國際奧委會非常希望通過本次申辦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奧運成本是可控的。
比拼:奧運適應城市
24日上午,,2026年冬奧會的兩個申辦地將進行具體細節(jié)的技術陳述,,下午將向全會進行最終陳述。瑞典首相勒文和意大利總理孔特都將出席,,為各自城市助陣,。
意大利曾經(jīng)舉辦過3屆奧運會。除了1956年冬奧會之外,,還有1960年的羅馬夏奧會和2006年的都靈冬奧會,。本次申奧,,位于意大利北部的米蘭距離科爾蒂納丹佩佐約有400公里,兩城市間的一些小城市也將舉辦一些賽事,。此前原本三城市的申辦方案,,因為都靈的退出而改變。
斯德哥爾摩是瑞典東南沿海城市,,距離該國東北部的奧勒約540公里,。為了避免“白象工程”,瑞典決定將雪車雪橇放在波羅的海隔海相望的拉脫維亞錫古爾達,。這種跨國辦奧的模式對于斯德哥爾摩并不陌生,,早在1956年墨爾本夏奧會,因為馬匹檢疫的問題,,馬術比賽就最終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瑞典從未舉辦過冬奧會,只有斯德哥爾摩在1912年舉辦夏奧會,。
國際奧委會對兩個申辦地的評估委員會主席,、羅馬尼亞人莫拉留表示,兩個國家的申辦地都擁有良好的冬季運動傳統(tǒng)和豐富的辦賽經(jīng)驗,,包括一流的賽事場館,、熱情的觀眾以及成熟的志愿者和賽事組織團隊,并且都將冬奧遺產(chǎn)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作為申辦計劃的首要考慮,。
北京冬奧會設立三個競賽區(qū)域,,如今2026年冬奧會的兩個申辦地,,比賽地也相對分散,。為了更充分地利用現(xiàn)有場館,這種分散辦賽的模式或許在將來更常見,。
評估報告說,,本次申辦很好地結合了‘把運動員、遺產(chǎn)和可持續(xù)’作為奧運會的核心理念,。在申辦報告圍繞場館,、遺產(chǎn)等的注釋中,關于挑戰(zhàn)方面也多次提及不適合城市的長遠發(fā)展,。
巴赫說:“過去,,我們總是問申辦城市如何改變從而適應奧運,現(xiàn)在我們問他們,,奧運如何改變,,來更好地適應城市和地區(qū)的長期發(fā)展?!?/p>
未來:申奧規(guī)程或有重大改變
針對過去幾屆奧運會申辦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多個申辦城市中途退出的問題,,本次國際奧委會全會可能會通過新的申辦規(guī)程,,奧運會申辦方式或將發(fā)生重大改變。
國際奧委會早些時候指派一個由五名國際奧委會委員組成的工作小組對申辦規(guī)程提出修改建議,,這個小組由澳大利亞奧委會主席科茨擔任主席,,成員包括中國的李玲蔚、斯洛伐克的巴特科娃,、阿根廷的韋特因和布隆迪的恩塞克拉,。
這個小組提出了六條修改建議,這些建議將放到全會上討論,,如果得以通過,,將正式寫入奧林匹克憲章。
科茨對記者透露了其中的一些修改意見,。第一,,未來的奧運會不要限定在一個城市舉辦;第二,,不一定非要在奧運會舉辦前的第七年選出舉辦城市,;第三,以“未來奧運會舉辦地委員會”取代現(xiàn)在的“評估委員會”,,并且將獲得更大的權力,,負責向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會推薦多個或者單個候選城市。
據(jù)相關人士透露,,諸如奧組委籌辦,、賽事組織運行、場館建設等事項,,大都是工作層面才關心,,比如國際奧委會的奧運會部、協(xié)調委員會等,。而真正的高層比如巴赫,、國際奧委會委員,關心的是跟奧林匹克運動面臨的挑戰(zhàn)有關的事情,。比如奧運會是不是體現(xiàn)節(jié)儉,,能否辦一屆省錢的奧運會?是不是可持續(xù),,場館后期利用是否有規(guī)劃,?能否為城市留下什么遺產(chǎn)?奧運對于生態(tài)環(huán)境有何影響,?這些面臨挑戰(zhàn)的方面,,才是未來為奧林匹克運動樹立“新標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