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佩奧喊話歐盟“摘掉經濟關系的金色眼罩”視頻截圖
對此,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接受觀察者網采訪時,直接諷刺道:蓬佩奧不去演春晚真是可惜了,,可謂完美演繹一種怨婦式“賣拐”失敗的心理,,即西方“信心滿滿地去騙中國”,中國反過來居然不上當,,把糖衣吃了、炮彈扔回來,“簡直太不像話”,。這是在不斷提醒中國聽眾,美國的每一次對華接觸都包含了要改變中國政治體制的清晰目的,。
沈逸還提到,,蓬佩奧喊話歐盟的部分表現出他在盟友面前橫行霸道慣了、指鹿為馬,、混淆是非的形象,。美國今天的所作所為哪一點符合人權、自由,?所謂“在暴政與自由間選擇”,,實際上是指跟美國站一起才是“自由”,不站在一起就是“暴政”,。而“摘掉經濟關系的金色眼罩”,,相當于“寧要美國的草、也不要中國的苗”,。
就算與美國站在一起,,歐盟除了能得到一份口頭表揚外,只會從特朗普政府收到三份罰單,,即雙方在關稅,、市場準入及軍費分擔等議題上的分歧。所以問題核心在于,,歐盟現在講得很清楚,,它要表現出外交政策上的獨立性,其次是價值觀上的獨立性,。自由不自由不是美國說了算,,更不以是否在外交政策上跟美國保持一致來判定。
這是一個偷換概念的游戲,,沒有人會跟美國玩,。
本周一(15日),蓬佩奧就在與歐盟27國外長視頻會議上提出建立“雙邊對話”應對中國,,但未獲回應,。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前一天則表示,,歐洲必須“按自己的方式”處理在中美間“選邊站”所帶來的挑戰(zhàn),并“希望與中國在一些問題上合作”,。
上周,,蓬佩奧更是在記者會上遭遇“靈魂拷問”,為何本屆美國政府高調支持中國香港的示威活動,,卻不對國內近在咫尺的反種族歧視抗議者表達支持,?我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曾形容這是本屆美國政府的“世界馳名雙重標準”,其背后反映出的問題值得人們深思與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