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爭吵不休”到軍售合作 美對烏態(tài)度大轉變 俄烏和談還有戲嗎,?
俄烏戰(zhàn)火延燒同時,談判桌上的博弈也暗流涌動,。繼6月初舉行第二次會談之后,,俄烏第三輪會談的時間遲遲未能敲定。俄羅斯7月1日表示,,正與烏克蘭就第三輪談判的具體日期展開磋商,。
談判遲遲沒有開啟,,美國的態(tài)度近期似乎有點微妙。如何評價美國政府對俄烏沖突立場的小幅變化,,對俄烏談判走向又將有哪些影響,?
美烏關系"三段式"演變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亞所副所長陳宇:從一個角度就能看出,特朗普和澤連斯基三次見面的態(tài)度一直在變,。第一次見面時,,雙方激烈爭吵;第二次在梵蒂岡,,會面氛圍更務實了些,;第三次在北約峰會上,會談后雙方都給予較高評價,,認為在軍援等問題上取得了進展,。
從爭吵到軍售合作深層對俄戰(zhàn)略底色不變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亞所副所長陳宇: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美國意識到之前過度施壓烏克蘭的政策難以取得實質效果,,烏克蘭沒那么容易屈服,所以美國試圖調整政策,,尋找更切實可行的方針,。另一方面,烏克蘭對美國的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果,,烏克蘭方面意識到不能直接頂撞特朗普,,而是要與之周旋,現在歐洲和烏克蘭都在采取類似策略,。此外,,烏克蘭希望給美國一些實際利益,比如在礦產協(xié)議上讓利,,將軍援改為美國對烏軍售,,用礦產企業(yè)共同基金支付上百億美元購買包括愛國者導彈系統(tǒng)在內的武器。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亞所副所長陳宇:不過,,美國政策雖有一定小幅調整,,但基本出發(fā)點未變,其斡旋沖突還是為調整對俄政策做準備,。所以,,我認為美國不太可能對俄羅斯施加過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