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聯合國報告:“阿拉伯之春”燒掉6138億美元經濟成長
[環(huán)球網報道 記者 趙衍龍] 聯合國一份最新報告顯示,“阿拉伯之春”使相關阿拉伯國家損失幾近6140億美元成長,。這是歷來第一份關于“阿拉伯之春”經濟沖擊的有系統報告,。
臺灣“聯合報”11月12日報道稱,該報告指出,,2011至2015年的種種沖突導至相關地區(qū)凈失價值6138億美元的經濟活動,,相當于該地區(qū)GDP的6%。
聯合國“西亞經濟與社會委員會”(ESCWA)使用了2011年以前的成長預測,,計算方式包括那些沖突的直接與間接效應,,包括難民潮,,以及觀光業(yè)走低。
報告并且顯示,,2011年以后陷入沖突的國家,,以及遭受那些沖突附帶影響的國家,財政總共短缺2430億美元,,比2011年以前的預測多出2179億美元,。
ESCWA在報告中說,“相關阿拉伯地區(qū)2011年之后的動蕩帶來經濟與政治上的不確定,,持續(xù)抑制了相關地區(qū)的在成長,、就業(yè)與安定方面的遠景”。
2010年12月,,26歲的突尼斯蔬菜小販波亞奇奇在市場做生意,,叫賣車被一名官員沒收,官員還掌摑他,,波亞奇奇憤而引火自焚抗議,,抗議之火燎原不可收拾,民眾對社會不公,、貧窮,、政治精英貪婪的長久不滿爆發(fā)成全國抗議,政府強力鎮(zhèn)壓,。憤怒演成革命,,社會政治沖突開始外溢,在利比亞,、敘利亞,、也門引爆戰(zhàn)爭。延燒中東大半地區(qū)的動亂,,合稱“阿拉伯之春”,。
但那些憤怒與抗議未能開花,轉入“阿拉伯之冬”,。ESCWA說,,利比亞、敘利亞,、也門至今內戰(zhàn),,舊政權被推翻后建立的新政府也不曾致力消除“阿拉伯之春”的肇因,經濟與社會陷入停滯,,社會正義倒退,,有些國家人權紀錄不升反降。
報告說,,那些沖突“造成其他經濟與社會指標惡化,,包括債務,、失業(yè),、貪腐及貧窮”,。動亂引起國際難民危機,對喪失人口的國家,,對由于難民大量入境而辛苦因應的國家,,以及對難民本身,都構成嚴重的損失與負擔,,從而阻遏了他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