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媒體曝光了右翼民粹政黨——選擇黨競選候選人維德爾寫于2013年的一封電子郵件。郵件中,維德爾辱罵默克爾政府內閣成員是“豬”,,是二戰(zhàn)戰(zhàn)勝國的“傀儡”,,并將境內的阿拉伯人和吉普賽人視為沒文化的民族,聲稱德國將被他們淹沒,。對此,,維德爾予以否認。德國司法部長馬斯指出,,該言論帶有明顯的種族主義傾向,,違反德國憲法,應受到法律制裁,。
就在離德國聯(lián)邦議會大選不到兩周的關口,,選擇黨可謂負面新聞纏身。這使得選擇黨與左翼黨,、綠黨和自由黨之間的季軍之爭更加激烈,,遠超過基督教聯(lián)盟黨和社民黨之間的前兩名競爭。哪個黨派最終成為議會第三大黨,,成為各界關注焦點,。在政治日漸多元化的德國,任何一個大黨都難以獲得絕對多數的支持率,,必須與其他黨派結盟,,聯(lián)合組建政府。聯(lián)邦議會選舉結果的關鍵在于大黨合縱連橫的能力,,這其中小黨甚至發(fā)揮著定調的作用,。
德國各大民調機構的最新數據顯示,這四支小黨的支持率基本在10%左右,,其中左翼黨和選擇黨的支持率略高于自由黨和綠黨,。
左翼黨繼承了原東德德國統(tǒng)一社會黨的衣缽,由東德民主社會主義黨和從社民黨分化出來的勞工與社會公正黨合并而成,。該黨代表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權利,,主張社會公正,提倡男女平等,,視“民主社會主義”為其奮斗目標,。左翼黨在原東德聯(lián)邦州的支持率遠高于西德聯(lián)邦州。近年來,,該黨派發(fā)展穩(wěn)定,,擁有近6萬名黨員,黨員人數超過自民黨,。左翼黨是圖林根州執(zhí)政黨,,在柏林和勃蘭登堡州參與執(zhí)政,,擁有七個聯(lián)邦州議會的在野黨議席。然而,,在7月份漢堡G20峰會期間,,左翼極端分子的暴力行徑所造成的血腥場面仍歷歷在目,盡管左翼黨試圖與他們撇清關系,,但無法完全消除該暴力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
選擇黨前身是2013年成立的“反歐元團體”,主張解散歐元區(qū),,重新引入馬克或在小范圍內建立貨幣聯(lián)盟,。受益于歐債危機,選擇黨迅速崛起,,成為德國政壇一股不容小覷的右翼民粹力量,。2015年之后爆發(fā)的難民危機猶如天賜良機,助推該黨進一步發(fā)展壯大,。2013年德國議會大選之后舉行的13場州議會選舉中,,選擇黨得票率均在5%以上,成功進入州議會,。該黨在2016年3月舉行的薩安州議會選舉中甚至獲得高達24.3%的支持率,成為該州議會第二大黨,。不過,,選擇黨黨內高層斗爭激烈,極端右翼言論問題層出不窮,,早已被貼上“種族歧視”“反伊斯蘭教”“反女性主義”“反民主”等標簽,,是其他主流黨派眼中的問題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