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很多東帝汶人都不知道高速公路是什么,,但現在,,我們有了跟馬來西亞、新加坡一樣好的高速公路了,,我很自豪,!”
說這話的是中鐵國際集團中海外——中鐵一局東帝汶聯(lián)營體公司蘇艾高速公路項目的當地員工亞伯拉罕,他是一名施工現場測量員,。
東帝汶是世界上最不發(fā)達國家之一,,南部小城蘇艾是東帝汶的落后地區(qū)。然而,,隨著一家中國企業(yè)的到來,,這里正悄然發(fā)生變化。
27歲的安托尼奧也是蘇艾高速公路項目的一名工人,。
他說,,家里有3個孩子,過去每月收入只有100多美元,,現在到工地上班,,收入翻了一倍,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聯(lián)營體公司副總經理,、蘇艾高速公路項目部經理楊瀟晗說,2016年1月項目開工,,施工高峰時,,聘用的當地員工多達1302人。
在人口只有一萬左右的蘇艾市,,這樣的招工規(guī)模史無前例,。
當地員工納塔利諾駕駛一臺巨大的壓路機在路面作業(yè),打方向,、換擋,、踩油門一氣呵成,他為自己熟練掌握壓路機駕駛操作技術感到驕傲,而在此之前,,他根本沒見過壓路機,。
“家里剛添置了摩托車,正計劃改建自家房子呢,?!彼d奮地說。
“街上的摩托車明顯多了,,新建房屋也多了不少,,”項目部工程師劉成峰說,一年多前他剛到蘇艾時,,看到人們住的多是茅草棚,,現在新建了不少磚瓦房。
記者采訪時得知,,當地還流傳一個關于“小黃帽”的故事。據說,,戴著“小黃帽”的顧客去超市可以賒賬,。
“小黃帽”其實是指戴項目部安全帽的當地工人,他們在當地被視為高收入者,。
項目部翻譯馬科斯說,,項目雇用的當地工人過去都是從事簡單農業(yè)的農民,收入很低,,中國企業(yè)的到來帶來了好運,。
“現在,當地居民不僅有穩(wěn)定收入,,還學會了駕駛與操作施工車輛與裝備,,這些經驗與技能對百業(yè)待興的東帝汶極其重要。中國企業(yè)今天培養(yǎng)的這些熟練工人,,未來就是東帝汶建設的主力,。” 馬科斯認真地說,。
楊瀟晗說,,這是東帝汶第一條現代化高速公路,從官員到民眾,,都把這條高速公路看作東帝汶的驕傲,。有不少政府官員和社會團體來聯(lián)營體項目參觀學習。
“一位東帝汶部長看到高速公路巨大的橋墩時,,同隨行人員一共8個人手拉手才把橋墩抱住,,他們拍照留念,稱中國企業(yè)的施工技術與能力令他們‘震撼’,?!?/p>
聯(lián)營體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當地擁有良好口碑。自項目開工以來,,聯(lián)營體幫助當地村莊修路架橋,、平整土地,為當地醫(yī)院與教堂修建供水管道和污水處理池,,為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等,。
東帝汶主流媒體《帝汶郵報》還對今年初聯(lián)營體撲滅當地火災進行了報道,贊揚公司的表現,,“他們安排水車等車輛裝備迅速前往現場,,在中國工人的幫助下,大火最終得以撲滅,?!?/p>
“東帝汶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一站,把蘇艾高速公路建設好,,就是當好“一帶一路”踐行者,,”聯(lián)營體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馬成武說,“我們一定要將蘇艾高速建設成‘一帶一路’上的民心工程,,助力東帝汶經濟騰飛,,展現中國企業(yè)良好的國際形象?!?/p>
新華社雅加達4月17日電 帝力消息:通訊:受歡迎的小黃帽——中企承建東帝汶第一條高速公路 新華社記者宗萍萍 梁輝 杜宇 亞伯拉罕是蘇艾高速公路項目的一名施工現場測量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