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法蘭克福1月18日電 題:人民幣國際化:積跬步方可至千里
新華社記者沈忠浩
人民幣被德國和法國央行納入外匯儲備的消息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邁出的又一步,,印證了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日益重要的大勢,也是主要經濟體對人民幣和中國經濟發(fā)展前景的再確認。
近幾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總體穩(wěn)步向前。目前,,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包括歐洲央行、法國央行,、俄羅斯央行,、新加坡央行等。這些“納儲”行為,,大多密集發(fā)生在過去5年,。
人民幣在國際上不斷“圈粉”,,從根本上講,是源于中國經濟社會長期保持繁榮穩(wěn)定,,源于中國已成為維護和發(fā)展當今全球經貿和金融體系的關鍵力量,。
國際社會普遍認識到,改革開放40年后,,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貿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器”和“發(fā)動機”,。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空前緊密,其必然結果是,,人民幣跨境使用將日益增多,,中國金融市場聯(lián)通世界的道路將越走越廣,人民幣資產將成為全球投資者優(yōu)化配置,、多元布局的可靠選擇,。
在當前逆全球化暗涌、保護主義,、內顧傾向加重的形勢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捍衛(wèi)多邊主義,,堅定擴大對外開放,,倡議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以實際行動將各地的基礎設施,、貿易,、投資以及人員等更廣泛、更深刻地連接起來,,倡導更加開放,、均衡、包容,、普惠的全球化,。這些中國理念行動,日益受到國際社會關注和認同,,也將逐步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發(fā)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