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紫禁城所在地成為中國藝術品流出的主要渠道,;辛亥革命后,上海也加入文物買賣市場行列,。當時的上海商人因將文物高價賣給歐美人士嘗到甜頭,。歐美人士回到母國,,再以更高價轉賣致富,。
【幸哉!國人掀國寶回流潮 海外華人他鄉(xiāng)遇故知】
“國寶”的流失,,成為中國人心中深深的痛,。從90年代后期開始,一系列流失文物陸續(xù)回到中國,,支持這股“回流潮”的,,正是不斷增強的中國經(jīng)濟實力,。對于旅居海外的華人而言,,在國外博物館里看到中國文物的經(jīng)歷,,稱得上是一次尷尬而又痛惜的“他鄉(xiāng)遇故知”。近年來,,中國有哪些絕世珍寶失而復得,、重歸故土?
“十二生肖獸首”
這些用青銅制作的十二生肖獸首,,是圓明園中珍貴的寶物,。它們誕生于乾隆盛世,造型兼具了中西方的藝術特點,。時光倒退158年,北京圓明園的海晏堂前坐落著一個造型別致的扇形噴水臺,。十二生肖的獸首人身像擺放在石臺兩側,,每隔兩小時,代表這個時辰的生肖像便會從口中噴出水來,,設計精巧,。乾隆皇帝對這個十二生肖的水力鐘非常喜愛,據(jù)說有時還會專程到圓明園,,欣賞正午時分獸首一起噴水的畫面,。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自此流失,。
2009年2月,一境外機構舉行鼠首,、兔首的拍賣,,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最終,,兩件獸首被法國皮諾家族購得,,并以其家族名義歸還中國。目前十二生肖獸首共有七尊回國,,分別為鼠,、兔、猴,、虎,、馬、豬,、牛,,龍首保存完好但短期內不會現(xiàn)身,而其他的獸首從離開圓明園至今,,未發(fā)現(xiàn)任何照片資料和文獻記載,。
《洛神賦圖》
還記得2015年故宮博物院的《石渠寶笈》特展嗎,?如果說《清明上河圖》是武英殿的明星,那么《洛神賦圖》則是延禧宮當之無愧的領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