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加沙5月17日電 通訊:歸鄉(xiāng)夢 何時圓——一位80歲巴勒斯坦老人的夙愿
新華社記者楊媛媛 趙悅
加沙地帶舒扎伊亞難民營內(nèi),80歲的巴勒斯坦老人蘇萊曼·拉德旺訴說自己70年歸鄉(xiāng)夢難圓之痛,。
拉德旺顫顫巍巍地拿出一張地契,。拉德旺父親留下的這張地契上,還蓋著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時期的印章,。
他隨后又掏出一把鑰匙:“這把鑰匙是我母親留給我的,,這是他們當年逃離家園時帶走的家門鑰匙?!?/p>
“等我要離開時,,我會把這些東西留給子孫,讓他們一代一代傳下去?!敝v到動情處,,老人潸然淚下。
拉德旺說,,他太想在有生之年踏上回程,。
然而,70年過去,,歸鄉(xiāng)之夢何時能圓,?
那是一個曾經(jīng)叫做朱拉的巴勒斯坦村莊,是拉德旺出生,、成長的地方,。如今,那里早已被納入以色列地中海港口城市阿什凱隆的轄區(qū),。
舒扎伊亞難民營地處加沙地帶與以色列交界處以方“隔離墻”附近,,距朱拉僅20多公里。而對拉德旺來說,,歸鄉(xiāng)之路卻是太過漫長,。
拉德旺居住的房間內(nèi),,一張掛在墻上的巨幅地圖尤為醒目,。他說,他常常指著地圖上那些熟悉的地名,,給兒孫們講述他小時候的生活,。
“我經(jīng)常給孩子們講我們家鄉(xiāng)的事情,要讓他們記住家鄉(xiāng)的每一個細節(jié),,記住我的母親種滿葡萄樹的那片土地,,”拉德旺望著地圖說。
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大批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被迫離鄉(xiāng)背井,,躲避戰(zhàn)火,。
拉德旺和父母以及十幾名親戚被一艘漁船從朱拉沿地中海南下送到加沙地帶。從那時起,,拉德旺和家人成為難民,,再也沒有離開這里。
“命運跟我開了個玩笑——我在家鄉(xiāng)念書時還盼望以后能去耶路撒冷上學,,現(xiàn)在,,別說耶路撒冷,我連隔離墻那邊的家鄉(xiāng)都回不去?!?/p>
雖然不得而歸,,家鄉(xiāng)畫面始終清晰印在拉德旺腦海?!拔绾蟪3蝸硪魂嚧箫L,,海上就掀起高高的浪,淹沒停泊在岸邊的船只……”
2000年9月第二次“因提法達”(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巴勒斯坦民眾反抗以色列占領(lǐng)的大規(guī)模運動)爆發(fā)前,,拉德旺獲以色列當局許可,,從加沙地帶進入以色列境內(nèi)打工。他曾利用這個機會偷偷溜回家鄉(xiāng)朱拉,。然而,,那里早已一片殘垣斷壁,面目全非……
第二次“因提法達”爆發(fā)后,,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實施封鎖,,嚴禁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入境以色列打工。2007年7月,,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的沖突中奪取加沙地帶控制權(quán),。此后,以色列加大了對加沙地帶的封鎖力度,。
拉德旺無緣再回家鄉(xiāng),,甚至連擦肩而過、匆匆一瞥的機會都沒有,。今天,,耄耋之年的拉德旺并沒有放棄希望。他憧憬難民得以回歸的那一天,,自己回到魂牽夢縈的家鄉(xiāng),,伏在地上親吻那片熱土。
今年3月30日,,哈馬斯在加沙地帶與以色列交界處發(fā)起以爭取難民回歸權(quán)利為訴求的“回歸大游行”,。每逢周五,拉德旺都會在兒子艾哈邁德的陪伴下前往示威區(qū)域,,在一頂帳篷里靜坐示威,。
“回歸大游行”現(xiàn)場,一頂頂帳篷上,,寫著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后巴勒斯坦人被迫離開的城市,、村莊的名字。這一座座城市,、一個個村莊的名字,,寄托著拉德旺和數(shù)百萬巴勒斯坦難民的歸鄉(xiāng)夢,。
“我們參加示威是為了回歸家園,我每天都跟孩子們說,,我們總有一天會回去的,!”拉德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