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擰開自來水龍頭出水,,擰開灶臺開關出火,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就像自來水不是真的“自來”,,如今居民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的天然氣也不是“天然”到來。
更遠的找氣(勘探),、采氣(開發(fā))不去說了,;把天然氣從成百上千米、甚至幾千米深的地下采出來,,凈化處理成可直接使用的燃料后,,如何千山萬水地送到我們身邊,就是一篇大文章,。
以在建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為例,,它不僅在當今世界居單管輸量最大(終期輸氣量380億立方米),而且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徑,、X80高鋼級管材、12兆帕高壓力等級等,,指標均為“世界之最”,,堪稱史上最強悍的長距離輸氣管道。
距離有多長,?其俄羅斯境內段“西伯利亞力量”管道:科維克金氣田—恰揚金氣田—別洛戈爾斯克—黑河對岸,,全長2680公里;
中國境內段:從黑河首站起,,經(jīng)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等9省份,到上海白鶴末站止,,新建管道全長3170公里,,目標市場直指環(huán)渤海和長三角兩個經(jīng)濟發(fā)達區(qū)。
在位于黑河市璦琿區(qū)紅興村的該工程北段(黑河—長嶺)第一標段施工現(xiàn)場,,記者今天看到,,工程所用鋼管,標準長度均為12.19米,;施工方314機組負責人介紹,,一公里管線的焊口大致在90道左右。按此推算,,境內段3170公里,,焊口即高達30萬道,“少一道,,氣也到不了上?!薄?/p>
30萬道焊口中的每一道,,均采用最先進的全自動焊工藝進行焊接,。
跟以往的半自動焊和人工焊相比,施工現(xiàn)場的“畫風”大變——機器爆發(fā)出轟鳴聲,,工人們揮汗如雨,、焊花四濺的火熱場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管線之上一座座“小帳篷”似的工房內,,全自動焊機的無人自主操作。
相應地,,完成每道焊口從坡口加工,、打磨除銹、管口組對,,到焊口加熱,、內焊施焊、熱焊,、填充,、蓋面等全套工序,以往需要10小時以上的工作,,現(xiàn)在僅用不到一小時就可完成,。施工效率大增,,勞動強度大減,質量一致性大好,。
比如內焊,,是由8把焊槍組成內焊機,以0.9毫米的伯樂焊絲為焊材施焊:先由4個焊槍順時針焊接半道口,,再由另4個焊槍逆時針焊接半道口,,由管口處的焊接操作人員進行操控。一道焊口一般用時僅90秒,。
完成以上八道工序,,經(jīng)全自動超聲波檢測儀(AUT)檢測,100%符合堪稱苛刻的施工工藝要求,,再進行掃碼確認以便將數(shù)據(jù)即時上傳全生命周期數(shù)據(jù)庫后,,一道焊口才算完工。
正是30萬道這樣的焊口,,延伸出一條史上最強管道,,將俄羅斯天然氣源源不斷送往北京、上海等急需清潔能源的目標市場,。計劃2019年10月一期投產(chǎn)(輸氣量50億立方米/年),,2020年底全線建成投運;到2025年左右達到終期產(chǎn)能380億立方米/年之后,,所謂的“氣荒”有望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