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后不久,,她在一個月內旋風式訪問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多個歐盟成員國,,強調英國將來即使脫離歐盟,仍會十分重視與歐盟的關系,。她還先后到訪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向三個地方政府重申英國在“脫歐”談判中將盡力維護地方利益,。
特雷莎·梅幾年前被診斷出患有I型糖尿病,,卻照樣日日處理繁重公務,在公眾面前神采奕奕。她發(fā)起提前大選卻導致保守黨失利,,但她痛定思痛,,擦干眼淚為聯(lián)合組閣努力奔走;面對輿論對她領導“脫歐”不力的指責,,她與歐盟代表徹夜談判,,然后啞著嗓子對議會發(fā)表講話;她腹背受敵,,挺過黨內和議會內多次“逼宮”與不信任投票,。
英國廣播公司政治事務助理編輯諾曼·史密斯曾直言,特雷莎·梅的韌勁不可小覷,,內閣會議桌周圍有多少人倒下,,而她還站在那里。
逆水行舟三年無力挽狂瀾
有人說,,特雷莎·梅是個不幸的首相,,掌舵三年,多在逆水行舟,。
連續(xù)發(fā)生的恐襲重挫選民對保守黨的信心,;倫敦格倫費爾大樓火災致死80多人令民眾不滿;自信滿滿提前舉行議會大選,,卻導致保守黨在議會下院失去絕對多數(shù),;她領導的政府在過去兩年內相繼有20名高官因“脫歐”辭職,被諷為史上最不穩(wěn)定的內閣……
最令她遺憾的是,,她力推的“脫歐”協(xié)議被議會連續(xù)否決,,英國順利“脫歐”未能成為她的政治遺產(chǎn)。特雷莎·梅24日說,,自己竭力全力,,但依然無法帶領英國完成“脫歐”大業(yè)。
輿論質疑她在“脫歐”問題上的立場變化,。當選前她是低調的“留歐”派,,成為首相后她不得不扛起“脫歐”大旗,放出“無協(xié)議‘脫歐’好過壞協(xié)議‘脫歐’”的豪言,,表明“硬脫歐”立場,。但在重重現(xiàn)實壓力面前,她最終只能拿出一份“軟脫歐”協(xié)議,。為了推動這份協(xié)議通過,,她表示“愿以相位換協(xié)議”,但最終還是被否,。
“脫歐”之戰(zhàn)令她內外交困,。與她談判的歐盟官員對她不滿,;保守黨同僚、前外交大臣約翰遜等人公開反對并準備替代她,;媒體幾乎每天都有嘲諷她的報道或漫畫,;3月份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57%的英國人不認可她的工作,。
曾經(jīng)支持特雷莎·梅競選首相的保守黨下院議員安娜·蘇布里說:“她可能會是英國歷史上最糟糕的首相之一,。她原本可以做得更好?!?/p>
也有人對她表示同情,。倫敦市長薩迪克汗說,,保守黨內部分歧,、“脫歐”派與“留歐”派之間的爭斗,令特雷莎·梅的首相生涯充滿挑戰(zhàn),,“她的工作太難”,。英國前首相卡梅倫說,特雷莎·梅為國家不辭辛苦,,應該被感謝,。
新華社倫敦3月29日電 題:述評:英國“脫歐”沉思錄 新華社記者桂濤 3月29日是英國原定的“脫歐日”,,盡管“脫歐”日期已正式推遲,但這一天仍將在圍繞“脫歐”的爭吵,、迷茫與憤怒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