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看懂“最具影響力”語言
對普通讀者來說,,這則《科學》編輯最青睞的語言類科技新聞還真有用,。報道說,相比其他語言,,一些語言在理念傳播能力方面更具優(yōu)勢。一張名為“三大全球語言網(wǎng)絡”的示意圖顯示,,英語是傳輸效果最好的語言,,因而是最適宜用于全球交流的一種語言,。當然,,其他一些語言在傳播力方面也有上佳表現(xiàn)。
——穿越地球中心要多久
如果地球中心有個洞,,從中穿越要多久,?這則報道說,區(qū)別于之前的答案,,科學家這一次將多種因素考慮在內(nèi),,給出了穿越地球中心更準確的時長,。難怪有科學家感嘆:“這是我們熱愛的那類論文,?!?/p>
——人死了,,一些基因可能還活著
這則新聞雖然不是特意為萬圣節(jié)準備的恐怖故事,,但仍舊可能讓讀者起一身雞皮疙瘩。報道說,,人死后,,體內(nèi)一些基因可能還會存活數(shù)天。這項研究不僅有助為如何更好保存用作移植手術的人體器官提供思路,,還將為以更準確方法確定謀殺案受害人死因提供助力,。
——鞋帶總開,原因竟是這樣
鞋帶明明系得很好,,為什么自己就開了,?2017年的這則報道解開了這個生活小煩惱的秘密。報道說,,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鞋帶會受到一種合力,這種反復的作用力讓它變松,,而運動方向的改變會持續(xù)拉扯鞋帶,,最終導致它徹底散架,。
——“一條道走到黑”也挺好
假設你是那種不喜歡左拐也不喜歡右轉(zhuǎn)的人,總之什么彎都不喜歡轉(zhuǎn),。那么,,2018年的這則新聞對你來說恐怕是個好消息。報道說,,選定正確路線,,你可以一路前行3.2萬公里,完成地球最長的直行旅行,。
依據(jù)這篇報道,,如果在陸地不拐彎,最長可以走11241公里,;海上則更長,,為32090公里。
沒有最長,,只有更長,。如果科學家今后找到了更長的路線,那么它可能會躋身下一個十年《科學》編輯最喜歡的科技新聞,。(閆潔)(新華社專特稿)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新中國崢嶸歲月】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xié)調(diào)、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9日電 新聞分析:《科學》年度“突破”和“崩潰”反映了什么 新華社記者周舟 美國《科學》雜志19日公布了其評選的2019年十大科學突破,,同時還公布了選出的年度崩潰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