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針對俄歐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制裁威脅,,是其從利己主義出發(fā)四處干涉的最新例證,。然而,美國的打壓卻很有可能促使俄歐抱團取暖——
“普默會”釋放了什么信號
【記者連線】
本月11日,,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會見應邀到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其間,雙方討論了俄德雙邊關系以及中東,、北非局勢和“伊朗核協(xié)議”前途等議題,。而此間輿論關注的另一個重點,則是俄羅斯同德國及其他歐洲國家合作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最終命運,。
俄德堅定完成“北溪-2”信心
“北溪-2”項目的絕大部分天然氣管道在波羅的海海底鋪設,,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經(jīng)由該管道,,將俄羅斯開采的天然氣出口至德國以及歐洲其他地區(qū),。這一總額95億歐元的項目,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股份公司出資一半,,法國ENGIE集團,、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荷蘭皇家殼牌,、德國Uniper公司和德國Wintershall公司各提供10%(即9.5億歐元)的融資,。項目滿負荷運營后,俄羅斯每年將向德國,、歐洲輸送550億立方米管道天然氣,。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百般阻撓俄歐項目實施,,認為其將使歐洲各國加深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同時會損害烏克蘭的經(jīng)濟和戰(zhàn)略安全。2019年12月20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簽署《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規(guī)定禁止參與實施“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相關企業(yè)人員赴美旅行,,以及凍結相關人員在美財產(chǎn),。法案成法后,負責該項目管道鋪設的瑞士“全海洋”公司隨后宣布暫停有關活動并開始與美國司法部交涉,。目前,,已經(jīng)完成了90%以上海底管道長度的“北溪-2”項目處于停頓狀態(tài)。
對于美國以“長臂管轄”手段干涉俄歐合作項目,普京和默克爾在11日的會晤中表示堅決反對,。針對德國,、歐洲公司的域外制裁措施,,默克爾甚至有些憤怒,。她認為,該項目不僅對俄羅斯有利,,而且對于德國乃至整個歐洲而言都“非常重要”,,“該項目符合歐洲新能源法,必須讓其有始有終”,。與此同時,,普京也信心滿滿地稱,俄羅斯可以在不吸引外國伙伴的情況下獨立建成該項目,,“僅僅是工期延遲問題而已”,。
俄為完成項目制定“B方案”
原本,即便是對“北溪-2”持強烈批判立場的人士也認為美國制裁已經(jīng)無力阻撓項目完工,。然而形勢卻要比預想的嚴重得多,。由于擔心遭受制裁,瑞士“全海洋”公司甚至未如行業(yè)內(nèi)人士預料的那樣利用制裁條款中有關“深度30米以下”“30天豁免期”等模糊空間反駁美方,,而是完全放棄“抵抗”,,下令公司旗下全球最大船舶“先鋒精神號”海底管道鋪設船駛離波羅的海,參與其他工程項目,。很顯然,,既然像俄羅斯、德國這樣的國家在美國制裁面前無計可施,,瑞士公司更不想冒險,。
隨著“全海洋”公司退出,幾年前俄羅斯花費10億美元“天價”收購的“切爾斯基院士號”越來越清晰地呈現(xiàn)在媒體面前,。俄能源部長諾瓦克不久前表示,,海底管道鋪設船“切爾斯基院士號”將投入使用,完成剩余的管道鋪設工作,。此間觀察人士指出,,這就是俄方考慮的“B方案”。
“切爾斯基院士號”是俄方于2016年收購的,,將其作為歐洲企業(yè)停工退出備選船,。如今,這艘船將成為俄羅斯“北溪-2”項目完工的最后“救命稻草”,。
但事實上,,即便是“B方案”的確存在,仍然需要克服一系列障礙。其一,,俄氣在“北溪-2”項目運行正常時,,曾將“切爾斯基院士號”移交給了俄羅斯管道建設公司。目前,,“切爾斯基院士號”正在鄂霍次克海一處天然氣田作業(yè),,從此地移師波羅的海無疑要滿足管道公司提出的商業(yè)條件;其二,,即便俄管道公司最終放行,,“切爾斯基院士號”從鄂霍次克海到波羅的海仍需要航行兩個月時間;其三,,丹麥向“北溪-2”項目頒發(fā)海底管道鋪設許可證時,,曾清楚要求作業(yè)船只配備動態(tài)定位系統(tǒng),通過提供更精確的船只航向而最大程度減少觸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遺留彈藥風險,。事實證明,,這一“細節(jié)”將可能會花費俄氣至少幾個月的時間;其四,,俄行業(yè)內(nèi)人士承認,,“切爾斯基院士號”的鋪管速度要慢于“先鋒精神號”。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若實施“B方案”,,最好情形也將使“北溪-2”工期延遲至2020年年底或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
美施壓促使俄歐抱團取暖
美國制裁“北溪-2”項目,,目的是實現(xiàn)一箭三雕的效果,。其一,呼應美國內(nèi)反俄氣氛,;其二,,以“保護歐洲能源安全”為名,遏止俄羅斯與歐洲關系緩和趨勢,;其三,,攪黃“北溪-2”項目,滿足一己之私,,向歐洲推銷比俄羅斯管道天然氣貴25%至30%的液化天然氣(LNG),。
目前,美國天然氣占歐洲市場的10%,,俄羅斯則達到34%,。一旦“北溪-2”項目運營,俄輸歐天然氣將大幅度增長,。由于長途運送,,美輸歐天然氣價格要比從俄輸歐貴30%,。為爭奪歐洲天然氣市場,美國把天然氣價格問題歸于安全和政治需要,。自2014年追隨美對俄實施制裁以來,,歐洲自身遍體鱗傷。普京在去年年中指出,,歐盟過去5年對俄制裁給自身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遠超俄蒙受的損失,,“2014年以來,西方制裁措施令俄羅斯損失500億美元,,令歐盟損失2400億美元”,。而德國聯(lián)邦議院經(jīng)濟與能源委員會主席恩斯特也表示,,反俄制裁毫無意義,,這么做只會傷害德國的商業(yè)。
普京在接待默克爾訪俄時強調(diào),,俄羅斯尋求在相互尊重,、平等以及考慮彼此利益原則上發(fā)展俄德關系。他說,,俄視德為主要外國經(jīng)濟合作伙伴之一,,德國是俄羅斯第二大貿(mào)易伙伴,2019年前10個月雙邊貿(mào)易額高達438億美元,;德在俄投資達到200億美元,,俄德投資也有90億美元。與此同時,,俄德兩國在中東,、北非、烏克蘭等問題上也達成了諸多共識,?!敖袢斩砹_斯”評論稱,默克爾訪俄被視為向美發(fā)出一個信號,,即德國有能力實施獨立的外交政策,,而不會被美制裁所嚇倒。
美國在“北溪-2”上的霸道做法,,讓德國以及奧地利,、法國等歐洲國家頗感不滿,考慮重新評估對俄政策,。近日,,奧地利外長沙倫伯格嚴厲批評美國對“北溪-2”項目實施制裁,“華盛頓采取的措施不可接受”,。他說:“北溪-2”項目促進歐洲能源供應的多元化,,也沒有侵犯烏克蘭的利益,。盡管歐美擁有相同價值觀,但不能繼續(xù)沿用30年前的老辦法,。而法國經(jīng)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7日則表示,,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有關與俄羅斯建立戰(zhàn)略關系的決定將得到執(zhí)行,法國希望重啟與俄羅斯的經(jīng)濟關系,。去年12月代表法國同俄方簽署《在長期融資領域發(fā)展雙邊合作的意向聲明》的勒梅爾還透露,,為解決域外金融制裁問題,歐俄將“尋求本質(zhì)上非同尋常的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
觀察家指出,,美針對“北溪-2”的制裁威脅,是其從利己主義出發(fā)制裁歐洲,、分化俄歐關系的最新例證,。然而,美國的擠壓卻很可能促使俄歐抱團取暖,。甚至有可能因為“北溪-2”遇阻而促使歐盟放松對俄制裁,。俄地緣政治專家希望,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德國或能在2020年有所作為,。
(本報莫斯科1月14日電 本報駐莫斯科記者 韓顯陽)
原標題:南陽水氫汽車項目停擺:車間幾無設備運轉(zhuǎn),辦公室僅幾人留守曾經(jīng)轟動一時的南陽水氫汽車項目,,如今已陷入停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