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馬爾堡病毒學,、免疫學專家漢斯-迪特·科蘭克早在2002年至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就與中國科學家圍繞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病毒)展開了密切的交流與合作。而自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圍暴發(fā)以來,科蘭克教授更是高度關注疫情發(fā)展動態(tài),。在他看來,,中德應繼續(xù)加強科研合作,攜手共克時艱,。
△德國馬爾堡病毒學、免疫學專家漢斯-迪特·科蘭克
科蘭克教授指出,,德國與中國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勢都逐漸向好,、感染人數(shù)大幅減少,但鑒于病毒不太可能在世界范圍內(nèi)快速消失,,必須繼續(xù)保持警醒,,防范第二波甚至是第三波感染潮的到來。
從非典時期至今,,科蘭克教授與中國科學家們始終保持著頻繁互動,,不僅與包括中科院下屬多個院所、復旦大學醫(y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等在內(nèi)的中國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每年還至少前往中國一到兩次開展學術交流,。
科蘭克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疫情暴發(fā)以來,,自己定期與中國的專家進行線上溝通,,互通有無、交流看法,。他認為,,繼續(xù)對病毒進行研究至關重要,病毒的變異和生物學特征也是雙方的研究重點,。中德兩國的傳染病學家和病毒學家之間已經(jīng)有了很廣泛的合作基礎,,接下來應建立起長期的常態(tài)化機制,進一步深化這種合作,。
(總臺記者 阮佳聞 余鵬)
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肺炎的主要檢測手段,。圖為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的服務機構之一、武漢金域醫(yī)學公司核酸檢測實驗室檢測人員在處理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