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飛機降落在南非德班的沙卡國王國際機場,南半球的冬日夕陽正灑下最后一縷橘色的光芒,。舷窗外晚霞絢爛,,冬日無雪無霜。印度洋沿岸的厄加勒斯暖流一路向南,,令這里最寒冷的7月也常有春的暖意,。今天的德班是南非第三大城市和非洲南部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這片大陸聯(lián)通世界的重要窗口,。前不久,,作為中華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選派的中國青年代表團,我們一行8人來到這里,,參加第九屆金磚國家青年峰會,。
歷史文化印記猶深
德班曾屬于古老的祖魯王國,在祖魯語中被稱為“伊澤圭尼”(意為“潟湖”),。直到今天,,祖魯傳統(tǒng)依舊浸潤著這座城市的文化與生活。剛出機場,,我們的目光便被前來接機的南非青年吸引,。男青年們按照傳統(tǒng)風尚打扮成祖魯族武士的模樣,上身赤裸,,腰間與小腿分別系著“伊斯內(nèi)內(nèi)”與“阿瑪碩巴”,,即帶毛的羊皮與牛尾制成的皮裙與護脛,象征武藝與禮儀,。他們裸露雙腳,,一邊轉圈一邊用力快速蹬踏地面,時而手撐地,、時而后空翻,,閃轉騰挪,以這種名為“烏庫吉達”的舞蹈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德班不僅傳承了古老祖魯王國的文明,,也培植著今日南非的根須。從市中心往西北方向驅車約30公里,,便到達伊南達鎮(zhèn),。這里保存著不少知名歷史建筑,其中之一就是甘地故居,,一棟單層的白色木結構板房小樓,。1893年,,24歲的甘地離開印度,遠渡重洋來到南非,,在此旅居二十一載,。1904年,甘地在伊南達鎮(zhèn)買下百畝土地,,建起鳳凰新村,邊勞動邊哲思,,并與俄國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保持著書信往來,,建立起深厚友誼。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在他的《托爾斯泰傳》中,,就收錄了托翁在逝世前兩個月寄給身在南非的甘地的信,。信中,托爾斯泰談到了他們共同關注的話題:愛,?!皭郏蛘咭詣e的名詞來溝通人類心魂的渴望,,是人生惟一的,、最高的法則。這是每個人知道,,并在心底里感受到的,。”時至今日,,盡管人們對愛的闡釋與表達各有不同,,但超越時空的無疆大愛始終值得景仰。
距離鳳凰新村不遠就是伊南達鎮(zhèn)的另一處歷史建筑,,奧蘭格高中,。學校的創(chuàng)建者是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原稱南非土著人國民大會)首任主席約翰·杜比博士與妻子諾庫特拉。杜比生于德班,,長于德班,,長眠于德班。懷著對故鄉(xiāng)的愛,,他將一生都奉獻給這片土地,。設立于1901年的奧蘭格高中是南非第一所由黑人建立的學校,創(chuàng)立之初就非常重視黑人學生的基礎教育與職業(yè)技能,。這在上世紀初的南非并非理所當然之事,。辦學事務繁重,免不了遭遇種種困境與挫折,,但學校至今依然惠及當?shù)氐暮⒆觽?。我們到達學校時,,正值學生放學。見到我們,,身穿黑色西裝校服的學生立刻放下書包,,在臺階上排好隊伍,跟隨老師指揮,,用動聽的合唱歡迎我們,。我大致聽出歌曲結尾表示感謝的祖魯語“希亞梆伽”和科薩語“希亞布雷拉”,卻不知道前幾句歌詞的含義,。南非朋友努杜米索告訴我,,孩子們唱的是一句祖魯習語,大意是“你的成就造福后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大約是一代代奧蘭格學子對杜比博士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激之情吧,。
文學音樂連接人心
努杜米索目前在約翰內(nèi)斯堡工作,。昔日淘金者的樂園,如今已是南非的經(jīng)濟中心,,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即將在這里召開,。在傳統(tǒng)礦業(yè)與新興金融業(yè)外,約翰內(nèi)斯堡也是一座文化與創(chuàng)新之城,。城市北部的金山大學培養(yǎng)出4位諾貝爾獎得主:政治家納爾遜·曼德拉,、化學家亞倫·克盧格、分子生物學家西德尼·布倫納,,以及被譽為“南非良心”的女作家納丁·戈迪默,。
今年恰逢戈迪默百歲誕辰,書店里,,她的代表作如《七月的人民》《我兒子的故事》等被擺放在“當代經(jīng)典文學”區(qū)的顯眼位置,。戈迪默擅長以細膩筆觸描繪普通人在特殊社會環(huán)境下經(jīng)歷的心靈震蕩。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是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高峰,,同時也是南非族裔矛盾加速深化的歷史時期,。戈迪默的小說敘述技巧高超,她不僅以白描還原現(xiàn)實,,更能巧妙運用視角交互的手法,,讓筆下若即若離的人物以他者視角觀察旁人的言行與生活,在形成布萊希特式間離效果的同時,,直指問題實質(zhì),。因此,她的小說常被稱為“歷史的內(nèi)心表達”。在這個意義上,,戈迪默的小說延續(xù)了匈牙利哲學家盧卡奇對“現(xiàn)實主義”的定義,,即以個體命運展現(xiàn)其所處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展現(xiàn)出這位作家對歷史與人性的深刻洞察,。
在第九屆金磚國家青年峰會的開幕式上,,我們切身感受到南非音樂的動人魅力。為拉近金磚五國青年間的距離,,讓歌聲為峰會增添斑斕色彩,,主辦方邀請女歌手儂佐演唱歌曲《帕塔帕塔》。在科薩語中,,“帕塔”意為“觸碰”,。這首歌在南非膾炙人口,流行于上世紀50年代約翰內(nèi)斯堡郊外的索菲亞鎮(zhèn),,曲調(diào)融合了祖魯民歌的和聲風格與非洲流行音樂元素,非洲手鼓凸顯出快板的鮮明節(jié)奏,,彈撥樂器的低音則將女聲高音襯托得更為悅耳,。《帕塔帕塔》的原唱是被稱為“非洲媽媽”的約翰內(nèi)斯堡歌手米拉姆·馬卡巴,,她一生顛沛流離,,卻始終堅持為一個更平等、更自由的南非而歌唱,。
身著橘色套裝的儂佐剛一開口,,在場的南非朋友和各國青年代表紛紛在歡快的旋律中站起身來,披上由南非國旗的6種顏色(紅藍白黑黃綠)織成的圍巾,,用雙手輕拍自己的頭,、肩、腰,、髖,,先跟隨輕快鼓點微微屈膝,再搖擺著直身站立,,左右微微旋轉身體跳起舞來,。每個人都綻放出無拘無束的開懷笑容。音樂和舞蹈拉近各國青年的心靈,,大家共同分享著此時此刻的友愛與喜悅,。
未來之路寄望青年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金磚合作的未來,。為期3天的金磚國家青年峰會上,,我們與來自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的同齡人熱烈而深入地交流了關于未來教育,、經(jīng)濟復蘇,、能源轉型、非洲自貿(mào)區(qū)等問題的看法,,介紹了中國的立場,、構想與倡議。討論中,,我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合作與發(fā)展是金磚國家共同的追求,各國代表都對中國的發(fā)展成就充滿敬意,。南非官員們反復表示,,應當著力借鑒中國消除絕對貧困的成功經(jīng)驗?!跋肼犚宦犞袊挠^點”,,是我們在會場上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手舉五星紅旗的中國代表成為會場的焦點,,此起彼伏的快門聲留下青年們真摯的笑容,。
在與南非青年朋友的交流中,文學,,是我們常常談及的內(nèi)容,。比如,南非著名詩人丹尼斯·布魯特斯與中國的故事,。1973年,,時任南非乒協(xié)副主席的布魯特斯率隊訪問中國,來到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城市,,與中國乒乓球隊進行友誼賽,,并受到周恩來總理等中國領導人的接見。在中國的見聞給布魯特斯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寫下30余首精彩詩作,,匯編為《中國詩抄》。這些作品在形式上借鑒中國絕句,,雖為短章卻韻味深長,,適合大眾誦讀,體現(xiàn)了詩人“為人民寫作”的創(chuàng)作觀,。布魯特斯動情地在詩中把中國比作一幅“山水畫”,,畫中是“有血有肉的真人物”,。他將這部《中國詩抄》“作為友誼的禮物,奉獻給偉大的中國人民”,,這是多么深厚的情誼,。
2010年,南非詩人凱奧拉佩策·考斯爾到訪中國,。1938年,,考斯爾生于約翰內(nèi)斯堡,1969年發(fā)表個人首部詩集《掙脫鎖鏈的精神》,。他的詩歌兼具非洲口頭文學的節(jié)奏感與爵士樂的韻律感,,直抒胸臆,情感豐沛,,字里行間充滿藝術想象力,。2006年,他被授予南非“國家桂冠詩人”稱號,。終其一生,,考斯爾始終以“大寫的和團結的我們”作為創(chuàng)作的信條。金磚國家青年峰會期間各國青年歡聚一堂的熱烈氣氛,,令我時常想起考斯爾,,他為2002年非洲詩歌大會創(chuàng)作的詩歌《伊澤圭尼》一次次在我心中回響。于是,,在閉幕晚宴上,我為在場的每個人,,朗誦了這首詩的最后一段:
“這里,,在海洋的眾聲中間,/河流像舞者般流淌,,/而你須翻越綿延的山脊,,/無論你想去往何方,/我在這里遇見整個世界,,/它運轉著一如這片海洋,。”
時光為合作寫就伏筆,。10年前,,金磚國家領導人倡議舉辦“金磚國家青年政策對話”,揭開金磚國家青年合作的序幕,;如今,,金磚國家的青年正攜手書寫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