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90后都不愿意被歸為“中年人”,。圖/視覺中國
從黑中年人,到可憐中年人
追究起來,,中年人被黑源自于近年網絡上對男權的批判,,而中年男人是其重災區(qū)。在價值觀上,,中年男人遭到了廣大女性的扒皮和狙擊,,進而連累到整體男性被冠以一種以性別劃分的神經癥——“直男癌”。
網友對中年男的厭惡,,是審美意義上的徹底鄙視,。網紅張大錘以研究中年人而知名,他曾在微博上詢問網友,,中年男人的惡心之處有多少,?點贊最高的第一個回答是:“油膩!廣東人基本上不吃中年男人了,!”
男人如果有以下這些令人厭惡的特點,,就可以被認為“中危”了:
在外形上,,他們往往不修邊幅,,卻以為自己是竇唯,,挺著個大肚腩還能有那么多迷妹;
在電影《情圣》中,男主角是一名幻想出軌的中年男,。
在社交上,,他們喜歡一邊盤手串一邊高談闊論,以前泡過“國觀”,,現在讀著“占豪”,,就以為自己上通天文地理,下曉國際外交,;
在家庭和情感里,,他們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者,全世界都要圍著他轉,;
在興趣上,,他們喜歡看《羅振宇60秒語音》《羅永浩相聲》《曉說》等中年男人的內容創(chuàng)業(yè)項目,并喜歡在朋友圈歌頌青春,、詩意和遠方,,為“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而感動,。
然而中年人并不是發(fā)自內心地追隨“詩和遠方”,,如果“詩和遠方”不能賺錢,它就成了笑話,。老羅的相聲曾經帶給中年人錘擊般的激勵,,是中年人擼了又擼的心靈雞湯。后來老羅做手機栽了跟頭,,他們就開啟了群嘲模式,。一位互聯網詩人賦詩吐槽:“我們要以羅老師為戒 / 少壯不努力 / 老大吹牛逼,?!?/p>
吹過那么多牛,,依然過不好一生。
當一個個中年人在酒桌上唾沫橫飛地談古論今,,反倒顯出了他的可憐,。人生如一場無厘頭的喜劇,人前越是笑容滿面,,人后越是可悲可嘆,。2015年秋,,一篇署名為“姜文”的文章《狗日的中年》在網上瘋狂刷屏,作者系統地描述了40歲的“中年危機”:
“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后來就發(fā)現激情對中年人是一種浪費,夢想對于中年是一個牌坊,,守得住忠烈,,還要做得好婊子?!?/p>
作者是否導演姜文本人已經不重要了,,從這段話中,40歲的中年看到了自己的樣子,,20歲的青年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兩年后,90后才發(fā)現這種危機其實和年齡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