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wǎng)消息:“大國智造”,對新時代的勞動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就是追求極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制造業(yè)強國需要更多大國工匠在更高的層面自主創(chuàng)新。
被稱作“國家名片”的核電站,,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陌生而又神秘的地方,有這么一個人,,他和核燃料打了25年交道,,全國一半以上核電機組的核燃料都由他來操作,他的團隊是國內(nèi)唯一能對破損核燃料進行水下修復(fù)的,。今天的大國工匠我們來認識我國第一代核燃料師喬素凱。
中廣核核燃料師喬素凱:“我叫喬素凱,,1992年技校畢業(yè)后來到了大亞灣核電站,,一直與核燃料打交道,到現(xiàn)在整整25年了,?!?/p>
核燃料水池
喬素凱的崗位在核電站的最深處,那是一個有如大海般的蔚藍水池,,美麗的水面下,,就是令人聞之色變的核燃料, 每十八個月,,核電站要進行一次大修,,這是核電站最重要的時間,三分之一的核燃料要被置換,,同時要對破損的核燃料組件進行修復(fù),。
中廣核核燃料師喬素凱:“修復(fù)是最難的,風(fēng)險最大的,,就是有生命危險,。”
今天,,喬素凱的工作是修復(fù)一根破損的核燃料棒,,這是一項復(fù)雜又充滿危險的任務(wù),目前,,在全國能夠完成這個任務(wù)的只有喬素凱所帶領(lǐng)的團隊,。
喬素凱戴上面罩準備修復(fù)核燃料棒
中廣核核燃料師喬素凱:“運行過的燃料棒里邊有將近200帕的壓力,這個氣壓是非常大的,。一旦破損整個放射性氣體就會迅速擴散到這個廠房里邊,,所以我們?yōu)榱朔乐拐麄€廠房不受放射性沾污影響,所以就把全部通風(fēng)都停了,,要戴面罩不能說話,?!?/p>
由于核燃料棒有很強的放射性,因此必須放置在含有硼酸的水池中來屏蔽輻射,,這也就意味著修復(fù)的工作要在水下完成,,修復(fù)的第一步就需要打開組件的管座,這個過程需要在水下拆除24顆螺釘,。不同于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擰螺釘,,喬素凱需要用一根四米的長桿,伸到水下三米進行操作,,這是一個對精度有嚴格要求的動作,。
更多精彩請點擊: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