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兒子絕望的眼神,,盧長菊強忍淚水,,一個勁兒地安慰兒子:“沒事,,有媽在,,你肯定能治好,?!?/p>
半夜里,,她悄悄來到醫(yī)院走廊里哭了好久,。
兒子住院期間,,盧長菊對醫(yī)院里的很多東西不清楚,,不知道怎么交住院費,不知道兒子該吃哪些藥,?!皟鹤右惶煲允畮追N藥,我不識字,,怕給他吃錯了,,就去問護士,然后記住每種藥的顏色和形狀,?!?/p>
為治好兒子的病,只要聽到哪里有好方,,盧長菊都會去試一試,。一次,聽說青州有位老中醫(yī)有妙方,,她獨自去了,,卻因不熟悉地方而下錯了車,。她邊走邊打聽,走了兩個多小時才走到,。第二天天剛亮,,她拿著藥坐最早一班車往家趕。
為掙治療費
她去建筑工地打工
2009年7月,,盧長菊又遭遇人生中第二次沉重打擊,,丈夫因無法承受兒子患病帶來的打擊自殺了。
家里的頂梁柱倒了,,盧長菊也瀕臨崩潰,。但為了兒子,她收起悲痛,,開始了既當爹又當媽的日子,。
惠希文第一次住院,3個月花光了家里十幾萬元積蓄,。因為沒錢繼續(xù)治療,,盧長菊只好帶著病情稍微穩(wěn)定的兒子回家保守治療。
2009年9月,,病情穩(wěn)定的惠希文進入煙臺南山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yè)學習,。為給兒子籌錢治病和交學費,盧長菊到建筑工地上干活,,搬磚和灰,,兼職做飯……每天累得只要腦袋一碰枕頭就睡過去。
“不想別的,,就想多掙些錢給兒子治病,。”盧長菊說,,她每天的工資是80塊,,為多掙20塊錢,她跟著大伙去煙臺工地上干,。沒有住的地方,,她就睡在工地上。
9年來,,不管是臟活累活,,盧長菊都會去干。遇到不管飯的時候,,兩個饅頭一包咸菜,,就能對付過去。
日子再難
她都勇敢地面對
2011年12月,,惠希文到初村鎮(zhèn)一家電子廠上班,。近幾年,,他的身體每況愈下,輸血頻率越來越高,,每隔10天便要輸血和輸血小板,,每月費用要7000元。為方便照顧兒子,,去年盧長菊也來到這家電子廠干雜活,。
惠希文前后花去30多萬元治療費,盡管社會各界為他捐款,,親戚朋友也接濟,,醫(yī)保為他報銷部分醫(yī)藥費,但仍有兩萬元的外債未清,。母子兩個每月只有四千元的工資,,難以支撐接下來的治療費。為此,,惠希文半年前停了藥,,只維持一個月三次的輸血和輸血小板,。即使這樣,,還是花盡了母子倆每個月的全部收入。
更多精彩請點擊: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