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期間,,佩瑞加入“舞臺劇女杰戰(zhàn)時救濟會”(后更名為美國劇院聯(lián)盟)。在她的帶領下,,這個組織贊助了54個獨立節(jié)目,,組建了8個勞軍俱樂部,為軍人提供戲劇演出,。
除此之外,,她對劇作家們和演員也非常慷慨,,常常支付他們承擔不起的酒店賬單,,
1946年,,佩瑞因突發(fā)心臟病去世。1947年,,在彭伯頓的提議下,,美國劇院聯(lián)盟設立了托尼獎,以表彰她對戲劇長期的貢獻,。同年4月6日,,第一屆托尼獎在紐約華爾道夫大飯店揭幕。
▲1948年托尼獎獎牌
如果說托尼獎建立之初的公信力是來自官方設立,、戲劇名人的名號,、大量戲劇屆優(yōu)秀人士獲獎等方面,那保持這樣的可信度,,它嚴苛的評選體系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 托尼獎的評選機制 -
托尼獎的評選,主要分成三步:
第一步,,由管理委員會的24位成員,,決定每三年改選一次的提名委員會的成員。
這24人中,,美國劇院聯(lián)盟有10人,,百老匯聯(lián)盟10人,其余4人分別來自戲劇家工會,、演員權益協(xié)會,、舞臺藝術家聯(lián)合會和舞臺導演協(xié)會。
第二步,,由50位左右的戲劇專業(yè)人士組成的提名委員會,,需要觀看每部新戲,在這之中投票選出提名作品,。
▲2016年托尼獎最佳導演,、最佳復排戲劇 [橋頭風景]
第三步,,由擁有投票權的800多位戲劇工作者投票,。
這800多人被希望觀看所有獲得提名的作品,或者避免投票給任何他們未看全的提名劇目種類,。換言之,,如果某個音樂劇有人沒看過,那這一類最好這人都別投票,。
你就說說,,這樣的要求,嚴苛不嚴苛,?,!
也許我們之中的大多數(shù)都認為,,知道這個獎就行了,畢竟我們也看不到那些獲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