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9月3日消息(記者余易帆)自8月27日第十三屆全運會開幕至今,,全運賽程已然過半,。而我作為全運會后半程的記者,還是一個剛剛參會1天半的小菜鳥。從未來過天津的我,,看到同事們傳過來的現(xiàn)場資料,心中早已是期待滿滿:來到天津,,感受一座城的魅力所在,;能夠近距離地和體育運動員們接觸,為他們加油吶喊,;能夠與同事們并肩“作戰(zhàn)”,,合力做好每一條報道。
從高鐵站到媒體村,,各式各樣的洋房建筑,,充分體現(xiàn)運動主題的綠化景觀,大面積的綠色草坪,,再加上出租車師傅用“津味”十足的方言一路上熱情介紹,,讓我感受到天津的活力與熱情。到了媒體村,,隨處都是綠地,,庭院布置合理,頗有一種曲徑通幽的感覺,,更有噴泉給人愜意和涼爽感,。“滿眼是綠,、處處是景”,,這是我對天津最深的印象,不愧有“渤海明珠”的美稱,。
“要學會接受失敗,,況且我并沒有失敗,!”這是昨晚自行車男子場地全能賽第三名劉浩在新聞發(fā)布會上所說,。今年29歲的他是上屆全運會男子場地全能賽冠軍,如今的銅牌對于他來說似乎并不盡如人意,。但是他認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已是足夠,,獎牌不能代表一切。同時,,他一邊感概運動員到了一定年紀狀態(tài)都會下滑,,年輕人的沖擊太大,又一邊對中國自行車后繼有人感到欣慰,。也許,,這就是體育精神。
回顧這一天半的全運生活,,跑場館,、約訪運動員、寫稿件,、剪輯視頻,,雖然忙碌但很充實。天已黑透,,抬頭望望窗外,,在靜謐的夜色中隱藏著一束束燈光,而每一束燈光下都有著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