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曾愛平說,,“一帶一路”倡議給中伊合作帶來巨大機遇,,這種機會是相互的。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受到伊方的歡迎,伊朗認識到參與“一帶一路”共建對伊朗的重要性,。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伊朗在加入亞投行方面非常積極,2015年底成為亞投行創(chuàng)始成員國,。
據(jù)介紹,,伊朗正在實施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六五計劃(2016-2021),強調外交要為經(jīng)濟建設服務,,這一點與中國改革開放后的政策非常相似,。六五計劃期間,,伊朗經(jīng)濟增長率要達到8%,每年吸引外資至少120億美元,。此外還包括1萬公里高速公路,,1.8萬公里鐵路改造計劃,以及銀行業(yè)現(xiàn)代化革新計劃等,。伊朗政府還表示要大力改善投資和營商環(huán)境,。
曾愛平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對接伊朗的六五計劃,,可以為兩國發(fā)展帶來巨大機遇:“比如說我們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有非常強大的建設能力,,中國巨額外匯儲備也為中國資本走向伊朗、然后為伊朗提供融資支持給予強大后盾,。中國公司有強大的項目承包能力,,無論是油氣開采開發(fā)還是交通基礎設施,還是在通訊領域,、農業(yè),、旅游業(yè)、采礦業(yè),,中國可以全方位地滿足伊朗的需求,。”
中國學者于桂麗講述絲綢之路與菲爾多西精神傳承
習近平主席9月3日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發(fā)表演講時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是地緣政治工具,,而是務實合作平臺;不是對外援助計劃,,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聯(lián)動發(fā)展倡議,。
出席研討會的伊朗著名漢學家侯賽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此表示,外界對“一帶一路”倡議的了解其實很有限,,甚至還存在些誤解誤判,,應該讓更多的人聽到和聽明白習主席的這一闡述。侯賽尼說:“專家層面,、學術層面,、智庫之間必須反復傳達這個信息。這是共建的,,我非常了解,,因為我在中國呆了20多年,我非常了解和理解這個,,中方的思路就是這樣的,,這個是非常民主的,我對此抱很大希望。這個對伊朗,、對我們地區(qū)國家來說確實會起很大作用,。我們會多一個選擇,不需要一定去接近西方,,討好他們,,滿足他們,再從他們那里拿來一點什么經(jīng)濟利益,。我們亞洲人可以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區(qū)域,,這個很重要的?!?/p>
伊朗學者侯賽尼(左)和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春放(右)在會場上交流
10年前,,中國社科院和伊朗伊斯蘭文化聯(lián)絡組織啟動了兩國間智庫兩年一屆的學術研討會項目。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認為,,在“一帶一路”建設正大力推進的今天,舉辦這樣的學術交流活動具有特殊的意義:“研討中伊兩國歷史,,特別是中伊相互交往的歷史,,就是要以史為鑒,文明互鑒,,通過對話厘清事實,,還原真相,并且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動力,,為中伊兩國關系的發(fā)展提供智力支持,,為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發(fā)揮史學應有的作用,。”
出席第五屆中伊學術研討會的學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