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3日開始訪問印度,這是兩國之間的機制性例行安排,,但安倍在莫迪總理的故鄉(xiāng)古吉拉特邦受到從機場開始的8公里長“盛大路演”歡迎。安倍和莫迪將一同參加印度首條高鐵奠基儀式,該高鐵被看成印日合作的“旗艦項目”,?!队《瓤靾蟆贩Q,印度和日本的伙伴關系將是“組成一個大的抗衡中國聯(lián)盟的基石”,。
洞朗對峙后,,印度媒體鼓吹加強與美日合作對抗中國的聲音明顯增多了,印日走近的地緣政治意義也被進一步夸大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印度戰(zhàn)略界在中國面前的心理脆弱,,他們喜歡用咋呼印度與美日結盟的可能性鼓舞自己,向中國顯示印度的戰(zhàn)略潛力,。印度的社會心理似乎很需要這種鼓噪,。
日本的心理也越來越“小”,東京致力于到全球找盟友,,對中國搞“貼身競爭”,,營造日本的朋友“聯(lián)合包圍中國”的聲勢。
然而這個世界的邏輯早就在變化了,,日印抱團更多產(chǎn)生的是儀式感,,是擺拍的Pose,只要中國社會的心理強大,,印媒與日媒“嘴對著嘴親”的那些評論就基本上是泡沫,。印日與美國不可能搞出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亞洲軍事及政治同盟,那是一些人在21世紀里吊著20世紀的嗓子裝腔作勢,。
拿中日印三邊的貿易額來看,,印日貿易如果是1,那么中印貿易就是5,,中日貿易是20,。用1來對抗5和20,不可能是決絕和義無反顧的,。地緣政治如今已無法充當國際關系的絕對指揮棒,,誰執(zhí)迷于地緣政治邏輯,都會搞暈自己,,到頭來發(fā)現(xiàn)根本堅持不下去,。
如今印度的民族主義一撮一簸箕,很多印媒叫囂對抗中國時,,根本不知道它們自己在說什么,。
中國在具體事情上與印度對峙,是要解決問題,。我們不會主動同印度搞戰(zhàn)略對抗。中日戰(zhàn)略對抗也早已不在中國人的興趣之列。在很多中國人看來,,中日關系有點像“中美關系的一個分支”,,中印的問題缺少大國關系的規(guī)律性,印度的不滿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印日走近在21世紀新的國際關系邏輯中并不構成對中國的重大威脅,,這當中有很多印日兩國帶著情緒“互舔”和相互安慰的因素,產(chǎn)生不了對中國的實際對抗力,。它所帶來的牽動會產(chǎn)生輿論上讓人舒服或不太舒服的效果,,中國可以重視它,作為我國戰(zhàn)略應當更全面兼顧的一個提示,。如果一時顧不上,,也可以嘲弄它“還能當飯吃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