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最令人關注的全球地緣政治事件就是烏克蘭危機,。俄羅斯和西方也瞬間從過去的“友好”演變成激烈的對抗,。一般都認為,,置身事外的中國是這場危機的最大得利者,。甚至認為將如同二十一世紀初的“9•11”一樣,,這次事件改變了美國的對外戰(zhàn)略,,為中國贏得新的發(fā)展歷史機遇。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美國一方面持續(xù)和俄羅斯過招,另一方面卻屢屢劍指中國:3月30日,,在中菲仁愛島爭端問題上,,美國公開支持菲律賓的軍艦補給,國務院發(fā)表聲明重申支持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海洋爭端,,相關國家不用擔心遭到打擊報復,,包括恐嚇和脅迫。
4月1日,,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在國會聽證時,,把中國力壓朝鮮作為美國從中國周邊減少駐軍的交換條件。他還聲稱,,克里米亞模式可能成為中國在南海通過武力或脅迫手段獲取領土的先例,,東南亞國家對此感到擔憂。中方不應誤判美協(xié)防盟友的決心,,應承諾和平解決領土爭議,。
4月5日,,美國副總統(tǒng)拜登會見香港反對派時稱,,美國將持續(xù)支持香港的民主和高度自治,。
6日,美防長哈格爾在與日本防相小野寺五典及安倍首相舉行的會談中,,一再強調美方認為釣魚島在日本的實效控制下,,是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的適用范圍。美國反對任何以力量對抗改變現(xiàn)狀的做法,,將履行承諾,,協(xié)助日本抵御任何的軍事侵略,保護日本的安全,。雙方還表示,,要共同牽制中國。
7日,,美國聯(lián)邦眾議院通過“確認《與臺灣關系法》重要性和向臺轉讓海軍艦只”議案,,再度要求奧巴馬政府對臺出售四艘護衛(wèi)艦。又一次違反中美在冷戰(zhàn)時達成的“八一七公報”,。
事情到了這一步,,美國似乎認為還不夠,還把劍鋒指到經濟領域:4月7日,,美國財政部稱,,美國正密切關注中國政府對匯率政策的立場,若近期的人民幣貶值暗示了中國將背離向市場匯率機制轉變,,將引發(fā)“嚴重關切”,。又把操縱匯率的帽子拋向中國。就是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耶魯大學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都公開認為美國財政部警告中國進入操縱匯率的新階段是完全錯誤的(其另一句話則是:美國存在著自己的問題,,它不能拿自己的問題再責怪中國)。
應該說,,中美在上述領域的沖突和博弈過去一直都存在,。只是世人無法理解的是,何以烏克蘭危機不但沒有令美國的立場軟化相反更是密集地出手,?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美國把中國當作頭號競爭對手和遏制目標的戰(zhàn)略并沒有因為烏克蘭危機而動搖,相反更為加強,。
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一直在遏制和接觸政策中搖擺,一方面是中國韜光養(yǎng)晦,,另一方面國際上流行的(也是海內外自由派強力鼓吹的)“中國崩潰論”對美國決策者還是具有較大的影響,。但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中國的蓬勃發(fā)展終于令美國醒悟。只是針對中國的戰(zhàn)略剛剛確立,,便發(fā)生了“9•11”,。由于這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后,第一次本土遭到襲擊,,而且是經濟和軍事的象征--紐約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頓時令一觸即爆、牛仔性格的美國人來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結果送給中國一個非常難得的長達十年的戰(zhàn)略機遇期,。有了這次教訓,烏克蘭危機便無法起到當年“9•11”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