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際戰(zhàn)略研究教授休·懷特是澳大利亞戰(zhàn)略政策研究所的創(chuàng)始人,。他坦言,,起初研究所的資金幾乎全部來自澳國防部,,但隨著時間推移,,資助背景開始變得復雜起來,。盡管國防部仍是主要資金來源,,但所占份額不斷下降,。據最新統(tǒng)計,目前該研究所約550萬美元的年度預算中,,只有43%來自國防部,。
該研究所年度報告顯示,除國防部外,,該機構主要有三方面的資助者:第一類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泰雷茲-雷神系統(tǒng)公司等西方軍火巨頭,;第二類是谷歌,、甲骨文等西方科技公司;第三類是日本大使館等外國政府機構,。
旨在監(jiān)測外國在澳影響力的“外國影響力透明度計劃”近期披露了該研究所更多的幕后“金主”,,其中包括北約、美國國務院,、英國外交部,。據澳媒報道,該研究所獲得美國國務院約27萬美元的資助后,,開始追蹤中國和澳大利亞高校間的合作研究,,丑化和詆毀相關研究成果。
炮制謠言居心叵測
澳大利亞戰(zhàn)略政策研究所近年來針對中國的諸多不實言論暴露出,,該機構已成為西方反華勢力操控下宣揚“中國威脅論”的傳聲筒,。
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日前指出,有澳大利亞方面人士曾撰文披露,,這個機構長期接受來自美國政府和軍火商的經費支持,,熱衷于炮制和炒作各種反華議題,意識形態(tài)色彩非常濃厚,,實際上是反華勢力的“急先鋒”,,學術信譽受到嚴重質疑。
“灰色地帶”網站指出,,該研究所的報告往往不是基于真正的證據,,而只是為了煽動。這是美西方一些國家政府,、北約以及軍火商們精心策劃的抹黑行動,,它們的目的是從一場“新冷戰(zhàn)”中攫取豐厚收益。
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杰夫·雷比也認為,該研究所大量接受軍工企業(yè)資助的做法十分危險,,因為“當戰(zhàn)爭發(fā)生時,,軍事工業(yè)將從中受益”。
有澳媒指出,,該研究所正是利用澳國內一些人對中國一貫的“鷹派”立場,,為了“金主”的利益肆意丑化中國、惡化澳中關系,。
在澳大利亞,,已有不少人看透了這家研究所的所作所為。澳大利亞工黨議員金·卡爾指責該機構是“企圖發(fā)動‘新冷戰(zhàn)’的鷹派”,;新南威爾士州前州長鮑勃·卡爾指出,它輸出了一種“一邊倒的親美世界觀”,;澳洲航空公司前首席執(zhí)行官約翰·梅納杜認為,,該研究所的做法“不誠實,令澳大利亞蒙羞”,。
原標題:澳哪來的底氣充當反華“急先鋒”?近日,,一家名為“澳大利亞戰(zhàn)略政策研究所”的智庫跳了出來,,拋出所謂“中國有關部門通過數以千計的組織收集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