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電腦上先看到了這個病人的病例,,因為聾啞病人還是第一次碰到,,然后我就在想怎么能夠與他溝通,讓他了解手術麻醉的全過程,,以及可能遇到的狀況,。于是就想到了畫畫,比較直觀吧,?!彼貞洠嬤@幅手繪畫的時候,,基本上是一氣呵成,,用了不到20分鐘就畫完了?!靶r候就喜歡畫畫,,但是也很久沒畫了?!?/p>
邱飛龍告訴北青報記者,,一般的麻醉流程分為誘導、維持,、蘇醒三個步驟,。術前的誘導和術后的蘇醒有一些需要病人注意和配合的地方,,所以他就一步一步按照順序畫了出來。從手術前需要給病人戴指套,、氧氣面罩,、輸液,到手術中嘴巴里會插管子幫助呼吸,,再到手術后被大夫拍肩膀喚醒,、配合大口喘氣拔管子等等,連最后的細節(jié)也都考慮到了,,因為最后一幅圖中寫道:疼的話指下傷口,,給你止疼藥,去恢復室觀察,,平穩(wěn)可以回病房,,見家人。
一字一句,,無不體現醫(yī)生對于病人的細心關切,。
“根據聾啞人的特征,把麻醉的過程簡單地畫出來,,分為幾個步驟,,讓他了解手術的過程,有個心理準備就不會太緊張了,?!敝芤煌砩希耧w龍去探視病人時,,把畫給了病人,。“我把畫遞給他看,,他一邊看一邊點頭,,還微微一笑?!笨赐晔掷L畫,,病人還沖邱飛龍伸出大拇指,“狠狠地”比了一個贊,。邱飛龍還回憶說,,手術當天,當病人被推進手術室時,,又沖他笑了笑,,“我知道他認出我了”。
當天的手術雖然緊張,但一切順利,。
昨天下午,,當病人朱先生再一次見到邱飛龍時,又立刻伸出了大拇指,,兩個人還是面對面地會心一笑,。“感覺怎么樣,?有沒有哪里不舒服,?”即便不是主治大夫,邱飛龍依然關心地詢問著對方術后的身體狀況,。見病人恢復良好,,邱飛龍才安心離開,,回到手術室繼續(xù)當晚的工作,。
醫(yī)生一個暖心的舉動 就會讓病人離病痛遠一點
病人都需要醫(yī)生花心思去溝通,細心的邱飛龍對于身邊前輩的一舉一動也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中,。“一次,,醫(yī)院收治了一個患有自閉癥的女孩,,和這樣的病人交流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我身邊的阮俠大夫就像媽媽一樣關照她,,最終順利完成手術,。真的很感動?!比甑亩δ咳?,諸多工作中的細節(jié)令邱飛龍印象深刻。所以當自己遇到特殊病人時,,也會不自覺地花更多心思替對方著想,。這份用心,在醫(yī)生與醫(yī)生之間完成了無形的傳遞,,但最終會傳遞到病人心中,。
邱飛龍告訴北青報記者,手術時,,如果病人緊張的話,,臨床上可能會出現一些血壓升高的現象。雖然影響不大,,主要是想讓病人舒適一點,,心理上面沒有那么恐懼。對于身患疾病又要面對手術的病人,往往內心是忐忑甚至恐懼的,,醫(yī)生一個暖心的舉動,,就會讓病人離病痛遠一點。
對話
對話人:北京協和醫(yī)院麻醉科基地住院醫(yī)師邱飛龍
醫(yī)患關系理解萬歲
北青報:有沒有想到這幅手繪畫會受到關注,?
邱飛龍:本來打算留給病人自己熟悉一下麻醉過程的,,不知怎么就被發(fā)朋友圈了……挺意外的,本想讓病人順利做完手術就好,,也沒怎么多想,,后來覺得,圖上畫的其實是麻醉醫(yī)生每天手術前中后的工作日常,,遇到不能語言交流的病人,,我只是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岀來。如果能讓大家對麻醉增加一定認識,,也很高興,。
北青報:你選擇醫(yī)生這條路的初衷是什么?
邱飛龍:高中時不舒服時看過一個醫(yī)生,,覺得他對病人特別好,,大概那時就有當醫(yī)生的念頭。
北青報:如何看待當下的醫(yī)患關系,?
邱飛龍:醫(yī)患關系,,希望互相信任,理解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