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周炳耀家后面的莊里溪。9月15日,,周炳耀清理涵洞淤塞物時,從橋上落水,。
莊里村兩委開會時的照片,,圖中穿迷彩服者是周炳耀。這是他為數(shù)不多的工作照之一,。
劉長務從沒有見過這么隆重的葬禮,。
9月19日,古田縣殯儀館,,花圈排滿了三面墻,,前來悼念的村民排到了殯儀館外。
“其他同日出殯的死者家屬問,,這是多大的官,,怎么來那么多人?”
當天是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卓洋鄉(xiāng)莊里村村支書周炳耀的葬禮,。9月15日中秋節(jié),,在抗擊第14號強臺風“莫蘭蒂”的過程中,為避免村民受到洪水威脅,,周炳耀在清理涵洞淤塞物時不幸落水,,終年45歲。
殯儀館里擺放著他有些青腫的遺體,,墻上掛著一幅他生前的證件照:面容消瘦,,習慣性地露著牙齒淺笑。
根據(jù)當?shù)亓曀?,大家往往忌諱參加未滿50歲者的喪禮,,認為這會讓自己倒霉。而這場追悼會的消息在村里很快傳播開來,,村民早早醒來以免擠不上車,。劉長務統(tǒng)計過,9月19日這天,,前去悼念的村民坐滿了3輛公交車和13輛私家車。
不少人特地從外地趕回來,。悼詞念及“為了村民因公犧牲”時,,村主任劉長務清晰地聽到了殯儀館外村民的哭聲。
“全能老爸”
9月14日清晨5點,,周炳耀就起床了,。
因為前一天接到電話通知,,要去鄉(xiāng)里開防范臺風的視頻會議,這天他沒有外出打工,。第14號強臺風“莫蘭蒂”即將登陸福建,,是1949年以來登陸閩南的最強臺風。
這幾乎算是周炳耀難得的不用外出的時間,。他打開便攜小音箱,,一邊聽歌一邊打掃房間、照顧小孫女,。
周炳耀喜歡聽80年代的老歌,,老房子的墻壁上貼著林志穎、小虎隊的海報,,一臺老式收錄機里還放著一盤寫有《渴望》,、《好人一生平安》、《奉獻》等歌曲的磁帶,,收錄機旁是他用鞋盒子自制的音響,。
在那個年代,許多村民都能聽到從周家窗口傳出的音樂聲,。
在村民和妻子劉冬菊眼中,,周炳耀很時髦:除了喜歡聽歌,他愛穿襯衣毛衣兩件套,,去開會時總是穿西裝,。
即使到現(xiàn)在,他也是村子里少數(shù)會用淘寶的人,。工作后,,兒子周銘燦給他買了一臺電腦,周炳耀學會了淘寶,,在上面買了便攜小音箱,、手寫板、行車記錄儀,,以及給小孫女的爬行墊,。
26年前,周炳耀和劉冬菊經(jīng)人介紹相識,,兩個人婚后住在土墻木質結構的老房子里,,有了兩個孩子。因為兩個孩子都“命里缺火”,,兒子取名“銘燦”,,女兒取名“巧爛”。
在子女眼里,周炳耀是個“全能老爸”,。
因為妻子身體不好,,他幾乎承擔了家里所有家務和農(nóng)活,女兒手機里至今還存有父親在廚房洗碗的視頻,。
周炳耀是全村最早做香菇種植的人之一,。村里流傳著他種菇從來沒虧本過,單位產(chǎn)量是他人兩倍的說法,。
香菇種植是一件勞力費心的事情,,一個菇棚里有12排架子,擺滿菇筒,,農(nóng)歷四五月時種進去菌種,,經(jīng)過4個多月培植,九月是即將要長出香菇的季節(jié),。周炳耀常常在菇棚里一待就是一夜,,帶著小音箱一邊聽歌,一邊在菇筒的薄膜上劃出一個個小口子,,好讓香菇長出來,。
周炳耀從未讓家人操心過這些事情,去世后,,兒子至今也不知道家里共有幾個菇棚,。
除了農(nóng)活,周炳耀常在村子附近打工,,最常做的活就是做屋頂?shù)牟输撏?,一出去就是一天?/p>
他“手很巧”,村里人有任何水電,、木工,、磚瓦方面的問題,周炳耀幾乎都可以幫忙解決,。
閩ANK008
9月14日上午10點半,,周炳耀開車載著村主任劉長務去鄉(xiāng)里開有關防臺的視頻會議。
劉長務對這輛車非常熟悉,,這是一輛二手黑色比亞迪汽車,,周炳耀在2011年花了約二萬八千元購置,是村里最早出現(xiàn)的小轎車,,也是他們外出開會的唯一交通工具,,甚至是全村人的“公車”。
去附近鄉(xiāng)鎮(zhèn)的路上遇到熟悉的村民,,周炳耀會打開車窗問“我們去古田,,有沒有人去”,;每次去鄉(xiāng)里,他總會接送同村上學的孩子,。
村民們習慣稱這輛車牌為閩ANK008的小轎車為“公交車”,很多人都記得車牌號,。
2014年,,村民張巧明5個月大的女兒因肺炎發(fā)燒,在女兒生病的兩個月里,,需要用車去醫(yī)院時,,張巧明都是給周炳耀打電話。周最遠曾將張巧明的女兒送到了福州市的醫(yī)院,。
張巧明女兒發(fā)燒到42度那次,,周炳耀接到電話已是凌晨三點。匆忙中,,張巧明忘記帶錢,,周炳耀先墊付了幾千塊藥費,等辦完手續(xù),,天已亮了,。
張巧明原本打算至少給些油錢,但周炳耀堅決不要,,她只好送去兩斤雞蛋,。
9月14日,由于設備調試的問題,,這場關于應對今年第14號強臺風“莫蘭蒂”的會議一直開到了下午1點多,。
視頻會議上,縣領導強調這次臺風比以往雨量更大,,要注意危房和低洼地帶,,以及破舊房子的安全問題。鄉(xiāng)里也給周炳耀和劉長務布置了應對臺風的工作:巡查菇棚,,轉移群眾,,加強值班。
回程的路上,,周炳耀與劉長務商量,,由于這次臺風“風不大雨量大”,回到村子先巡查一下村里的三處高危地段:危房,、土房子以及滑坡路段,,并在危險地帶附近放置寫有“危險”的警示牌。
同行的鄉(xiāng)人大主席李揚盛記得,,一貫笑呵呵的周炳耀,,那天表情嚴肅,,對危房、土房子和滑坡路段附近的居民一遍遍告知:“臺風明天就要來了,,要多注意觀察,,風大的話要轉移到安全的地方?!?/p>
晚飯前,,周炳耀和村干部再次分頭挨家挨戶通知臺風今夜要來的消息。
張巧明遇到了周炳耀,,前者想打個招呼,,周炳耀沒有寒暄,“自己注意,,不要住土房子,,不要去菇棚?!?/p>
周炳耀留下的最后一張照片,。9月15日,他剛剛清理完一處菇棚,,被村民無意間抓拍,。幾分鐘后,周炳耀不幸落水殉職,。張華忠攝
村支書“耀仔”
考察過高危地段后,,晚上6點左右,周炳耀回到家,,家人晚飯已吃了大半,。
妻子劉冬菊記得,一向不對家人談村務的周炳耀說:“這次臺風很大,?!?/p>
劉冬菊問,“有多大,?”周炳耀又重復了一遍:“很大”,。
劉冬菊心里有些擔心,想到丈夫當晚還要值班,,她重新煮了粥,,炒了四個菜。
周炳耀很少能像那天晚上在家吃一頓完整的飯,,他通常都是在吃到一半時,,被來求助的鄉(xiāng)親叫走。
村民習慣喊周炳耀“耀仔”,,進來第一句話常是:“耀仔,,有空嗎,?”即便在忙,周炳耀也會先回答“有空”,。
周家早已習慣,,沒有人會介意他離席而去,家人默契地將他的碗筷和剩飯留在桌上等他回來,。兒子周銘燦覺得長此以往對胃和身體不好,,曾想過勸父親至少吃完飯再出去,不過還是沒有說,。“因為說了也沒用,。”
在家人眼里,,村莊更像是周炳耀的家?!吧厦媲l線,,下面一根針”,,他像操持著家里大部分家務一樣,,擔負著村子里從交電費到基礎建設等大小事務,。
周炳耀是村里最早種香菇的人,,發(fā)現(xiàn)掙錢后,,他幾次號召村里的年輕人不要再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發(fā)展食用菌,。
“我打包票能賺,,不然我貼給你,?!贝逯魅蝿㈤L務估算,,80%的年輕人都留了下來。
周炳耀帶著村民去農(nóng)村信用社擔保貸款,,開會講解種菇技術,。村民張巧明計算過,,種菇年收入有一兩萬,,而之前種田只有幾千元。
根據(jù)古田縣統(tǒng)計,,2009年周炳耀當選村支書時,,莊里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僅3480元,,去年達到了12860元,,超越卓洋鄉(xiāng)平均水平,。
為爭取村上基建的款項,,周炳耀和劉長務常常開車去古田縣城“跑項目”,。他們早上6點出發(fā),,趕在各個部門局長8點上班前守在辦公室門口。
為了村上道路護坡的問題,,他們去了交通局三次,,最終要來一萬元。
古田縣官方提供的資料顯示,,周炳耀在過去的7年間,,共為村里爭取項目資金80多萬元,,硬化村內水泥路6條,修建機耕路3條共5公里,,修建河岸護坡1.5公里。
曾經(jīng)當過村主任的張華忠知道,,“這是個沒錢的村”。今年春季,,周炳耀號召村兩委墊錢做道路硬化,,自己和村主任劉長務各墊了3萬元,而村干部工資很微薄。周炳耀為此貸款6萬元,,兒子娶媳婦需要的10萬元彩禮,,經(jīng)過兩家商量只給了3萬元。
他常常把村上的工作帶回家來做,,臥室里的書桌上堆滿了村里的學習材料和黨員工作表,。周銘燦曾見過父親半夜還在工作,而村里的作息時間一般是9點左右休息,。
有一次,,一向遵從丈夫意見的劉冬菊勸他辭職:“太累了,等任期滿了就別干了”,。周炳耀笑了笑,沒有說話,。
去年選舉時,,他提出不想再做村支書,?!澳悴蛔?,我們也不做了”,,村主任劉長務和其他人把他勸了下來,。
周炳耀年輕時到故宮游覽,。
“這次不一樣”
9月14日晚飯后,周炳耀和村干部回到周家斜對面的老人活動中心二樓開會,。
當時在海南的女兒周巧爛想給他打錢,,卻怎么也打不通他的電話。周巧爛穿著睡衣在銀行門口等了一小時后,,終于聯(lián)系上父親。
電話里,,周炳耀問女兒海南有沒有臺風?!拔耶敃r很想囑咐他,臺風天不要出門,但最終沒有說,?!爆F(xiàn)在想來,,周巧爛很后悔。
莊里村處于山巒交界處,四面環(huán)山成漏斗形,,村落就在漏斗收口的位置,,一條莊里溪流經(jīng)村子,每家每戶都沿溪搭起房子。
因為地勢低,,四座山擋住了大部分的風,每每臺風過境,,莊里村所受的影響不過是些小風雨,,掀掉幾塊瓦片;最嚴重時,,曾掀掉了一座菇棚,。
支委張華忠說,村民們都認為這次臺風應該和以前一樣,,不會有事,,“臺風臺風耳邊風”。
周炳耀意識到了“這次不一樣”,。整日的多云天氣到了晚上開會時,,已經(jīng)有些零星小雨。平日里說話從不大聲的周炳耀略微提升音量,。一些村干部回憶,,周炳耀那天嘮叨了兩三遍“特別是土房子,,怕臺風”、“這一次不一樣,,大家要小心”,。
做了三屆村支書,根據(jù)市縣部署,,周炳耀對于臺風的應急工作已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案:通知到每一戶村民,,轉移危房里的居民,在地勢高的村委會和老人活動中心設立避災點,,危險地段旁立警示標識,,安排24小時輪流值班,緊急時還會敲鑼預警,。
那天晚上,,周炳耀安排了三班兩人一組的值班,周炳耀和支委張華忠是凌晨四點的最后一班,。布置完工作,,周炳耀說:“明天是中秋,我們一邊值班一邊過節(jié)吧,?!?/p>
“他還沒來得及吃早飯”
“雨那么大,別出去了,?!?/p>
15日凌晨3點多,雨打在窗戶上的聲音叫醒了周炳耀和妻子,。丈夫執(zhí)意出門值班,,劉冬菊連囑咐了兩句“小心”。
周炳耀和張華忠巡查完,,兩人各自回家,,約好6點鐘再巡視一次。5點50分,,張華忠撥通了周炳耀的電話,,得知他已在一個沿溪的被毀菇棚里撿被水沖散的菇筒。
張華忠趕去幫忙時,,周炳耀發(fā)現(xiàn)自己手機不見了,。因每次村上活動,村支書都要拍照存檔,,他便請張華忠拍攝,。
這成為了周炳耀最后的照片,,鏡頭里,,他穿著迷彩服,,披著藍色雨衣,褲腿卷到膝蓋處,。原本清澈露石的溪水上漲至橋面下方,,呈泥漿色,被沖散的菇筒漂在路邊,。
還沒撿完菇筒,,周炳耀意識到,被毀菇棚上的竹竿,、黑色塑料布等雜物堵住了兩個橋洞,,上游的居民有被淹的危險,他開始疏通橋洞,。
此時水位已經(jīng)漫到水泥路面上,。住在溪流拐彎處的林喜球聽到水里大石頭碰撞的聲音,也起來了,。打算做早飯的她,,卻發(fā)現(xiàn)溪水卷著淤泥從沿溪的后門涌入,原本是下水道的管口也開始漫入土黃色的溪水,。僅僅是五到十分鐘的時間,,水位就從剛漫過路面上漲到膝蓋處,地上的泡菜壇子也被推倒,。
75歲的林喜球說,,上一次見到這么大的水還是30多年前。
差不多同一時刻,,劉長務打電話給周炳耀,,但沒人接,他跑下來看到周炳耀在清理橋洞,。劉長務記得當時看到水就心里發(fā)慌,,“像水箱一樣,從沒見過這么大的水,?!?/p>
卓洋鄉(xiāng)人大主席李揚盛表示,當時最大降水量的紅線在村子停留有3-4個小時,,達到了每6小時降水200毫米,,而“100毫米以上就算是特大暴雨了”,。
“長務,,趕緊去救人”,一向不會大聲的周炳耀喊出了聲,。
周炳耀試圖拖出卡在橋洞下的竹竿,。拔出的瞬間,水流湍急,,竹竿尾部一掃便將周炳耀帶入水中。
周炳耀清理橋洞的時候,,擔心丈夫安危的劉冬菊就站在數(shù)米外一直呼喊他撤離,,她眼睜睜看著丈夫落水,還看見他從褐黃色的水里冒出頭部和肩頸,,然后瞬間消失,。
聽說消息,,150多位村民趕來沿河搜救,。大約一小時后,周炳耀的遺體在四五公里遠的樹兜村被發(fā)現(xiàn),。
周炳耀幾乎赤裸著全身,,渾身都是淤青和腫塊,手臂也脫臼了,,眼睛還睜著,。附近村民找來一塊廣告布蓋在他身上,又打來三四臉盆的水才把身上的淤泥擦拭干凈,。
盡管已事發(fā)半個月,,妻子劉冬菊仍然不斷念叨周炳耀去世時的情景,“看到水,,就想到那個畫面,,他捋了一下頭發(fā)就沒了。早上出門時,,他還沒來得及吃早飯,,是餓著肚子上路的”。
9月19日,,在殯儀館舉行完葬禮后,,家人和村民回到莊里村。村委會過道旁,,堆放著15根鋼質的路燈燈桿,,“這些都是耀仔帶頭集資買來的,準備過幾天安裝,,”村主任劉長務說,,“他再也看不到路燈點起來后,村里有多亮了,?!保ㄓ浾咛茞哿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