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遺產(chǎn)糾紛案引發(fā)社會關(guān)注,。廣州一位86歲高齡的離休干部去世后,遺留下了越秀區(qū)東湖的兩套房產(chǎn),,三年后保姆手持3份“手書遺囑”要求繼承其中一套三室一廳,。日前,廣州中院對這起遺囑糾紛作出終審判決,,認定老人在當時有癡呆表現(xiàn),,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簽署這些遺囑的行為無效,,駁回了保姆的全部訴求,。
近年來,由于沒有遺囑或遺囑無效,,老人離世后,,遺產(chǎn)繼承陷入糾紛,子女反目成仇甚至對薄公堂的案例層出不窮,。
2013年3月21日,,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一登記中心成立。從成立之初,,這家機構(gòu)便受到廣大老年人的熱烈歡迎,,如今,預約辦理遺囑的服務,已排到了8個月以后,。
立遺囑,,從禁忌話題到為越來越多老年人所接受,,背后揭示的問題值得關(guān)注,。
“立完遺囑后感覺像完成一件人生大事”
4月12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西交民巷73號的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一登記中心,,幾十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正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登記遺囑或進行咨詢,。
陳阿姨是第一次來中心咨詢。她是因前幾日看到央視的報道后,,慕名而來的,。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小崔告訴她,現(xiàn)在預約遺囑登記的人,,已排到了今年12月下旬,。
“因為預約登記的老人太多了,而我們的接待能力有限,?!敝腥A遺囑庫北京第一登記中心主任尹艷賀告訴記者,這還不是她們最繁忙的時候,?!坝浀玫怯浿行膭偝闪⒌臅r候,每天在門外排隊的老人近百米,。盡管當時我們加班加點工作,,還是會被等待久了的老人投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