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過去是石旮旯地,種上包谷,,水一沖,土里什么都不剩,?!闭驹谟^景臺上,手指向漫山遍野的獼猴桃林,,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興街鎮(zhèn)三光村黨總支書記李有裝說,。
綿延萬畝的綠洲,,是西疇人開辟幸福生活的見證。西疇縣地處滇黔桂石漠化核心區(qū),,喀斯特地貌超過七成,。“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炸石造地,解決吃飯難題,;劈山開路,,解決出行難題……憑著一股子韌勁,西疇人用行動展現(xiàn)出自強不息不甘落后的志氣,。
“樹木砍光,、水土流光、姑娘跑光”,,三光村因此得名,。
“搬家不如搬石頭,苦熬不如苦干,!”西疇縣拉開了石漠化治理大幕,。一塊石頭一塊石頭地炸,一塊田土一塊田土地造,,當?shù)赜?年時間封山育林2萬畝,、荒山造林1800多畝,村民們硬是靠雙手將原來的石旮旯地變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臺地,?!爸卫磉^的土地,流轉出去,,每畝就能有八九百元收入,。”李有裝欣喜不已地說,。
田地有了,,2016年西疇縣引進文山浩弘農(nóng)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以“合作社+基地+農(nóng)戶”的產(chǎn)業(yè)化經(jīng)營模式,,引進獼猴桃優(yōu)良品種,,上馬高效節(jié)水灌溉項目,改善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帶動周邊村寨村民增收。
三光村成了小康村,、生態(tài)村,。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變身旅游勝地。三光村村委會多依坪村小組的高仕仙成了第一批受益者,,光是農(nóng)家樂生意,,一年就能掙上十幾萬元。
“嘗一嘗吧,,這個品種可甜了,。”從一開始沒見過獼猴桃到現(xiàn)在對各種品種如數(shù)家珍,,李有裝和村民們嘗到了甜頭,,“我們現(xiàn)在的‘光’,可是臉上有光的‘光’,?!?/p>
從前想要進出西疇縣西灑鎮(zhèn)巖頭村,必須翻越懸崖峭壁,?!按謇锏睦先?0多年沒有出過村。孩子要讀書,,還得大人凌晨打著火把,,沿著懸崖峭壁,把孩子送下山去,?!睅r頭村過去窮,一說起來,,村民小組組長李華明嘴里好像還能咂出苦味來,。
巖頭村,因地處大山深處的懸崖峭壁得名,?!跋露Q心,要把這最后一公里路修通,?!崩钊A明帶著15戶人家,硬是向懸崖峭壁“要”出了一條4米寬的進村路,。
這一公里很短,,步行經(jīng)過最多也就十來分鐘;這一公里也很長,,是李華明和村民們奮斗12年的結果,。村里男女老少齊上陣,,村民們一起集資,買炸藥,、開山鑿石,,動工修路。
路段情況復雜,,大家開山炸石,,修路到了一半?yún)s遇到阻礙,“大家都是吊在懸崖上,,用錘子,、鋼釬一錘錘地將石頭敲下來?!蹦莻€場景,,李華明一輩子也忘不了……
2014年,這一公里終于修通了,!2015年初,,由縣政府再出資,村民投工投勞,,這條耗時12年的水泥路終于澆筑完工,。
如今,走在這條水泥路上,,過去工人一錘一錘鑿出的印跡依然清晰可見,。懸崖邊的巨石上,用紅漆寫著兩個大字:“實干”,。
“有付出一定有收獲,,肯實干一定有希望?!崩钊A明口中的收獲很快來到:家家蓋起新房,、戶戶用上自來水,500頭豬的養(yǎng)殖場,,1.5萬只烏骨雞的養(yǎng)雞場,,“真的可以說是好事一件接一件,喜事一樁又一樁,?!?/p>
像三光村、巖頭村這樣的例子,,在西疇比比皆是,。興街鎮(zhèn)拉孩村在村支書劉丕榮帶領下,從人均0.8畝的耕地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1.67畝,,建檔立卡貧困戶半數(shù)以上人均收入上萬元,;蓮花塘鄉(xiāng)香坪山村發(fā)展鄉(xiāng)村生態(tài)旅游,,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
2019年4月30日,經(jīng)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并正式宣布,,西疇縣脫貧摘帽,。目前全縣62個貧困村出列,9938戶建檔立卡戶37341人全部脫貧退出,,全縣農(nóng)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565元,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8342元,?!斑@樣一個資源匱乏、基礎落后的貧困縣,,在文山率先實現(xiàn)脫貧摘帽,,靠的就是自力更生的奮斗精神!”西疇縣委書記蔣俊這樣解讀脫貧密碼,。
《人民日報》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qū)陶瓷歷史悠久。這里出土了大量史前時期的彩陶,,燒制陶瓷歷史綿延數(shù)千年,。以前,這里的陶瓷廠以燒制家用的缸,、盆,、罐而聞名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