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北風呼嘯,,棚里嘎嘎直叫,。一大早,,王豪裹著棉襖,,趕忙到鴨棚調配飼料,??粗鴰浊е稽S鴨吃得香甜,,臉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家住安徽泗縣丁湖鎮(zhèn)向陽村,,54歲的王豪過去是個貧困戶,。因腿腳不太靈便,家中積蓄一直沒多少,?!耙粵]錢,二缺技術,,有心思整點產業(yè),,也沒門路?!崩贤趸貞涍^去的日子,,深有感觸,“孩子上學還得交學費,,真難吶,。”一家三口,,全靠王豪在外打點零工,,勉強維持家用。
這時,,陳曉輝登了門,。
作為安徽省農業(yè)農村廳三級調研員,2017年,,陳曉輝被選派到向陽村擔任第一書記,。一進村,沒基礎,、缺產業(yè)讓陳曉輝犯了難,。幾經思考,主意有了:發(fā)展集體經濟,帶著大家脫貧致富,。
挨家挨戶走訪,,耐心細致溝通。發(fā)揮貧困戶的積極性,,成了陳曉輝的頭等大事,。得知王豪想養(yǎng)鴨,也有經驗,,可苦于缺少資金,、技術時,,陳曉輝當機立斷,,聯系上了一家養(yǎng)殖企業(yè)。
“會不會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陳曉輝行動果決,,王豪卻打起了退堂鼓?!皼]事兒,!我?guī)椭暾堎Y金,企業(yè)出鴨苗和技術,,還負責銷路,。只要你能吃苦,管保沒問題,?!标悤暂x的鼓勵,也令王豪有了底氣,,“那就試試看,!”
靠著5萬元扶貧資金,老王養(yǎng)起了6500只鴨,。養(yǎng)鴨的過程,,卻非一帆風順。頭一年,,遇上大風,,1000多平方米的鴨棚全部倒塌。剛攢下一點錢,,就得重修大棚,,王豪急得直抹眼淚。陳曉輝聽說老王有難,,趕緊帶著村民支援,。六七個人齊上陣,花了3天,將王豪家的鴨棚重新搭了起來,。老王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很是感激,。
幾欄鴨子養(yǎng)下來,,第一年就掙了五六萬塊錢。2017年,,王豪成功脫貧,。
在扶貧工作隊的帶動下,像老王這樣的貧困戶,,如今有的在村里的果蔬大棚干活,,種西瓜、栽葡萄,,越干越有勁,;有的則學起了稻蝦共養(yǎng),既種蝦稻米,,又養(yǎng)小龍蝦,,很快脫了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