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1月19日訊據(jù)福建新聞頻道報道20年前,四川籍夫婦張先生和陳女士來到晉江池店鎮(zhèn)新店村給人承包工程,,原本,,張先生夫婦的日子過得還挺不錯,然而,!2003年9月的一天,,一個晴天霹靂般的事實,徹底摧毀了張先生夫婦平靜的生活.......
將四個月大的兒子托熟人暫時照顧轉(zhuǎn)眼竟然被賣了,!
回憶起2003年9月的那一天,,張先生夫婦傷心不已,、落淚漣漣.......
原來,事發(fā)當天,,陳女士因為要帶著女兒去買菜,,便將四個月大的兒子托付給工地的一位熟人——譚某,讓他幫忙暫時照顧一下,。然而,,僅僅事隔半個小時,陳女士回來后,,卻發(fā)現(xiàn)兒子和譚某都不見了,!
張先生夫婦感到事情不妙,急的快發(fā)瘋,,兩人滿街找兒子,,卻不見孩子蹤影!
譚某是貴州人,,他的妻子是福建安溪人。事發(fā)后,,張先生夫婦沿著這兩條線索去找兒子,,卻也杳無音信......
譚某似乎人間蒸發(fā)了!孩子,,你在哪兒,?,!帶著內(nèi)心的傷痛,13年來,,張先生夫婦四處打聽,、到處尋找,從沒放棄.....
13年尋子路,,終得知,,孩子被倒賣了4手!
遙遠他鄉(xiāng)的你過得好嗎....
期間,,在2013年,,事情有了轉(zhuǎn)機!譚某被警方抓獲,,譚某交待,,他把張先生夫婦的兒子按一萬二賣了!
譚某因拐賣兒童罪被判刑,。但是,,案子的另一個關(guān)鍵人物——譚某的妻子李某,,不知去向。孩子到底在哪,?轉(zhuǎn)眼間,,線索再次石沉大海,孩子依舊無法找到,。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10月,晉江警方發(fā)現(xiàn)李某在安溪劍斗鎮(zhèn)出現(xiàn),,在安溪警方的協(xié)助下,,李某被抓獲。
李某到案后,,向警方提供了當年販賣兒童的中間人,。然而,這中介人卻已死亡,。
警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先后將兩名涉嫌嫌疑人抓獲,可仍然沒有查出張先生夫婦的兒子被賣往何處,。
痛苦不堪的張先生夫婦,,日日夜夜等待警方的消息。經(jīng)過晉江警方細心梳理可利用的信息來源,,終于,,張先生夫婦等來了好消息!
晉江池店派出所民警許高杰介紹,,張先生夫婦的孩子,被倒賣了4手,,最終賣到了安溪湖頭。
13年了,,終于可以再次見到自己的心肝寶貝!當年他還是襁褓中的嬰兒,,如今,已經(jīng)是少年了,!他有多高,?生活得快樂嗎?張先生滿懷著期待,。
在晉江安溪兩地警方的見證下,,苦盼了13年的團聚,,真的來了.....
一家人終于重逢,已是少年的他會怎樣選擇,?
站在張先生夫婦面前的這位少年,,養(yǎng)母蘇女士稱呼他小浩,他就是失散了十三年的兒子,。親人重逢,,喜極而泣,張先生夫婦摟著小浩,,緊緊不放......
小浩的養(yǎng)母蘇女士告訴記者,,她丈夫早年過世,留有一女,。當年,,販賣小孩的男女自稱是小浩的親生父母,說是小浩還有三個哥哥,,無力再養(yǎng)小浩了,,才決定賣給她。而蘇女士為了延續(xù)香火,,一見到小浩便動了心,。
也許是心里知道會有這么一天,過了那么多年,,小浩的親生父母找上門來,蘇女士似乎并不意外,,她說,,她會尊重養(yǎng)子小浩的決定。
一邊是親生父母,,一邊是視如己出的養(yǎng)母,,小浩該何去何從?
民警告訴記者,,法律規(guī)定,,被拐人員只要年滿14周歲,有權(quán)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去向,。
那么,,小浩的選擇呢?
小浩的選擇,,不禁讓張先生夫婦失望了......小浩顯然舍不得養(yǎng)育了自己的蘇女士和他熟悉的家,,小浩說,有空會去看望張先生夫婦,。
張先生夫婦告訴小浩,,他的爺爺奶奶已經(jīng)70多歲了,,很想念他。小浩答應(yīng),,跟他們一起回家去看望一下老人再回到養(yǎng)母身邊,。
看到小浩過得好、有人疼
做父母的,,也算松了一口氣
出于對孩子選擇的尊重
張先生夫婦沒有勉強,,忍痛割愛了.....
但愿小浩能體會親生父母的這份愛
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爸爸媽媽......
最可恨的還是人販子!
剜走了多少父母的心頭肉,!
嚴懲人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