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她是華裔乖乖女,,卻雇了3個人殺害自己父母……
詹尼佛曾是個好孩子,,她聰明,、刻苦,、聽話,??珊髞?,她卻雇了三個人去殺害自己的父母,。謀殺行動一切按計劃進行,,唯一意外的是她的父親沒有死,。
2010年11月8日晚上10點多,加拿大多倫多地區(qū)一個中產(chǎn)階級居住的小區(qū)內發(fā)生了兇殺案,。三名歹徒從前門進入住家,,將戶主夫婦帶入地下室槍決。母親當場斃命,,父親因子彈射偏僥幸未死,。24歲的女兒詹尼佛幸免于難,被綁在樓梯上,,掙脫捆綁后用手機報警,。
警察很快發(fā)現(xiàn)了漏洞。經(jīng)過四年的調查,,十個月的審理,,真相大白。原來是詹尼佛和她的男友丹尼爾雇人預謀行兇,,計劃殺死父母后,,繼承遺產(chǎn)后共同生活,。認識他倆的人都很吃驚,詹尼佛從小就是“乖乖女”,,對父母言聽計從,、為人友善,,而丹尼爾開朗熱情,,屬于陽光男孩。隨著調查深入,,更多的真相讓人大跌眼鏡,。
警察在辦案
詹尼佛4歲開始學鋼琴、花樣滑冰,,從小獲獎無數(shù),,如果不是韌帶受傷,原計劃要沖擊2010年冬奧會,。上了中學后,,學習成績從A降到了B。因為怕父母責罵,,高中四年她都假造成績單,。誰知12年級微積分不及格,她連高中都沒有畢業(yè),,原本錄取她的大學也撤回了錄取通知,。還是因為怕父母失望、被責難,,詹尼佛繼續(xù)撒謊,,她每天去公共圖書館偽造筆記,做些零工,,晚上“放學”回家,。直到她謊稱去上班,才被父母揭穿,。
詹尼佛·潘
發(fā)現(xiàn)真相后,,父母對她嚴厲制裁,沒收電腦,、手機,,讓她和男友斷絕來往,計算她汽車的里程數(shù)以控制她的活動路徑,。加拿大允許未成年人16歲開始打工,,18歲可以獨立生活。很難想象22歲的詹尼佛竟然不敢,、也不愿意離開家,,不能像其他同齡人那樣獨立生活,寧愿默默承受父母的管制,偷偷地和男友聯(lián)系,。
詹尼佛·潘的父母
男友在勸其獨立生活無效后,,主動提出分手。這就更加深了詹尼佛對父母的恨,。最后,,詹尼佛動了殺心,男友也跟隨加入到計劃中,。當她的父母被歹徒用槍指著時,,父親用廣東話問母親,歹徒是怎么進來的,?母親說不知道,。他們根本想不到,是他們多年對女兒“愛”得太深,,而招來殺身之禍的,。在被歹徒處決前,母親還懇求兇手,,不要傷害他們的女兒,。
詹尼佛·潘和弟弟從母親的喪禮上出來,當時警方還沒有拘捕她
他們一直在用愛和希望傷害女兒
詹尼佛的父母是越南華裔,,多年前移民來加拿大,。通過努力奮斗,買房置業(yè),,日漸成功,。他們對詹尼佛姐弟的教育也很重視,總希望孩子能更上層樓,。
小的時候,,詹尼佛訓練、學習壓力大,,晚上10點多才能睡覺,,假日無休。于是她學會了用自殘來解壓,,經(jīng)常割傷自己的前臂,。
初中畢業(yè)時,由于未獲得優(yōu)秀獎章,、沒有被選中作為學生代表發(fā)言,,詹尼佛開始厭倦學習——父母和她都不習慣“失敗”。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她學會了假裝高興,。
女同學都化妝,,她不會,也不被父母允許,。她也不許隨意外出和同學玩兒,,不許去同學家里,更不許談戀愛,。22歲之前,,她沒有去過夜店。
父母把她禁錮在他們理想的軌道中,,用過度的愛和保護筑起牢籠,。
她不會抗拒,,而難以消散的怨氣令她掙扎,、發(fā)狂,內心越來越分裂,。
詹尼佛的境遇在華人家庭非常普遍
家長往往對孩子的努力缺乏肯定,、贊美,唯恐孩子驕傲,。
給孩子設立的目標總是勇往直前,,戰(zhàn)無不勝。
功課要好,,才藝要突出,,各種競賽都不能落下,還喜歡拿孩子去和別人比較,。
課外班就是補課,,孩子不擅長什么補什么,而且非讓他們上家長喜歡的課,。
無論家長自身的狀況如何,,孩子的培養(yǎng)目標一律是“精英”。
孩子沒有時間成長,、享受生活,,而是在被用各種手段盡早催熟。
“我感覺自己就像輪子上的倉鼠,,總是在忙于滿足完全由他們決定,、也總是無法達成的各種期待?!?/p>
2015年8月9日,,在電視節(jié)目《挑戰(zhàn)不可能》中,作為評委的董卿談到自己的童年,,淚流滿面,。
“每天早上要我到操場跑1000米,,而且不許照鏡子,要背詩背古文,,還不讓媽媽給我做新衣服,。”
如果要參加學校的文藝演出,,只能和父母撒謊是去同學家學習,,因為父母禁止她參加這類活動,最喜歡看到她看書和運動,。
中學畢業(yè)由于想報考藝校,,遭到父親的暴打。一度讓她想到以自殺威脅父母,。
董卿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是報社總編,母親是大學物理老師,。雖然董卿在節(jié)目中感謝父母的培養(yǎng),,但他們的嚴厲教養(yǎng)給成人后的她帶來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
董卿憶童年往事淚崩
從一歲多就被父母帶著徒步旅行的江西小姑娘雯雯,,經(jīng)歷的是另一種嚴苛,。
“從沒上過幼兒園,一年中有六七個月都在吃野菜,、睡帳篷,,每天步行十多公里?!?/p>
雯雯成了中國最小的背包客,,網(wǎng)絡達人。
有的健康專家說,,這個運動強度不利于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有的專家說,如果節(jié)奏適當,,還可能承受,。
父母是一番苦心,認為“鍛煉體質,、培養(yǎng)吃苦更有用”,,計劃讓她在上小學前完成環(huán)球旅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每年舍得花20萬帶孩子出來徒步,,也是蠻拼的,,不過他們可能沒想過,,學齡前的兒童也有權享受溫柔、懶散的時光,,在屋子里舒舒服服地待著,,玩玩玩具,跟小朋友做游戲,,學學兒歌,,看看卡通片,和家長撒撒嬌,。
中國最小背包客雯雯
家長們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愿望,,忽視孩子的內心感受。
以功利為目的的“愛”,,堪比利劍
給孩子制訂一個個無法完成的計劃,,是用任務來壓榨他們的生命。
對孩子的努力視而不見,,是以冷漠澆滅他們的熱情,。
嚴厲地責罵,、甚至體罰,,是拿情緒的怒火燒毀他們的自尊,是在他們稚嫩的心田中灌輸仇恨,。
把孩子和其他人去比較,,是在反復地摧折他們的自信。
將一個沒有自信,、自尊的“忍者”推向社會,,他們會收獲怎樣的未來?
一個不會自愛的人,,又如何能愛別人,?
其實,培養(yǎng)孩子的內動力才是最重要的,。
讓他們?yōu)樽约旱睦硐肴^斗,,讓他們明白拼搏是為了自己,他們才能堅持一生,。
培育品德和愛心,,比爭取全憂的成績單更重要。
這個過程緩慢,、不容易,,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
詹尼佛的案子2015年初宣布了判決,。詹尼佛和她的男友都被以一級謀殺罪判處無期徒刑,,25年不得假釋,。她的弟弟和父親申請禁止與她交流,她永遠不可能與他們說話了,。弟弟患了抑郁癥,,搬到其他省份,隱瞞身份,。父親寄居在親戚家,,身體的傷痛和不堪回首的往事終日令他生不如死。
紀伯倫說:“你們的孩子并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對自身渴望的生命的兒女,。”
如果詹尼佛的父母早知道有今天,,他們一定不會讓孩子那么拼,。
是讓孩子作為人去成長,還是將他們打造成沖鋒陷陣的機器以便獲取未來的成功,?
成長對誰都只有一次,,不可重復。
更多精彩請點擊: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