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還沒徹底治好,,婚姻破裂了!--正如《浪漫的事》中一樣,,在這種高壓狀態(tài)下,,一點小事都可能引發(fā)夫妻雙方的戰(zhàn)爭,。
沒有人知道她那段時間經歷了什么,。只有家附近的菜農再看到她時,忍不住哭了:大姐,,你怎么一下子老了這么多?是不是過得不好?
但她從來不向外人說這些,。2008年汶川地震時,倪萍一下子捐了100萬,。其實,,倪萍之前也給母親水窖和青少年基金都捐過100萬。兒子問她:媽媽,,咱們家還有錢嗎?倪萍回答:有,,我們家有的是錢,但你別亂花,。
只有知道了她的經歷,,才會理解她被人"詬病"的那些行為。
2011年,,倪萍被獲得"共和國脊梁十大卓越人物"的稱號時,,有人抨擊說"確實是共和國脊梁,只是得了頸椎病",。倪萍則回應說,,"真的不配拿這個獎,如果能退的話,,這個獎我退了吧,。"
2014年,倪萍重返舞臺主持《等著我》時,,更是被很多觀眾痛罵,。在節(jié)目中,她讓被拐賣的婦女為了孩子回到買了她的家庭,,讓父親扇離家的兒子耳光,,讓被遺棄的孩子認回當初拋棄她的家庭……
這些煽情而"正能量"的風格,曾經是倪萍獲得大眾喜愛的法寶,,但等她再返舞臺時,,卻成了她的"原罪"。很多人認為她是嘩眾取寵,。
然而,,平心而論,,變的不是倪萍,而是大眾的意識,。對于50多歲的倪萍來說,那就是她的價值觀,,是她的人生帶給她的價值觀,。
她曾這么評價自己:我們真的有那么優(yōu)秀能獲得觀眾的喜愛嗎?不是,是這個身份帶給我們的光輝--所以,,她對于她所獲得的榮譽都是報以感恩的心態(tài);
她關于家庭的概念也是傳統(tǒng)的以孝為先,。她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小時候,,重男輕女的媽媽對她關心并不多,,但媽媽老了之后,一直是倪萍而不是哥哥在照顧老人,。
她對于女人的價值也是極為傳統(tǒng)的"孩子在哪兒,,你就在哪兒"。
她追求的一切,,其實是一個最樸素和最傳統(tǒng)的女人所要求的,。而我們要求的她,是一個無論外貌和內心都永不遲暮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