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山殯儀館于去年3月推出故人沐浴服務。圖為入殮師黃華棟與搭檔演示為故人沐浴,。在沐浴過程中,,黃華棟向搭檔遞浴巾時需行禮,以展凸顯故人沐浴儀式的莊重感,。千龍網記者許珠珠攝
文/潤予秦勝南
入殮師,,是一個被人們有意識“忽略”的職業(yè),。之所以“忽略”,,源于人們忌諱談論死亡,諱莫如深,。
如何面對死亡,,是人類永恒的課題,。入殮師的工作,,是為逝者送行,,給逝者最后洗禮,,讓逝者有尊嚴地開啟“新的旅程”,,之于人類,,之于文明,何等至高,,何等重要,。
2017年3月20日下午3時40分,,北京八寶山殯儀館遺體沐浴室內,一群年輕的80后,、90后入殮師,應邀與千龍網·中國首都網副總編輯,、哲學博士潤予進行心靈對話,。
潤予: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死亡可能是兩種事情之一,。其一,,它是消滅,,即死者對任何東西都沒有意識;其二,,它是一種改變,,即靈魂從這個地方遷移到另一個地方。你們工作的對象是一具具遺體,,對于遺體,,你們和不從事這項工作的我們有什么不一樣的理解嗎?
劉娜(遺體整容師):人忌諱死亡,,本能地對遺體有恐懼是可以理解的,。人們看來那就是一具遺體,,而在我們看來,,那不單單是一具遺體,更是傷心悲痛的逝者親屬至親至愛的親人,,我們也會受到這種情緒的感染,,自然地對逝者充滿了尊重。所以應該是有不一樣的理解,。正如墓碑,,在我的眼里就像一本本打開的無字書,而殯葬儀式,,就像書中缺少的文字,,記錄著屬于逝者的回憶和掛念。
23歲的劉娜是八寶山青清女子整容班里年紀最小的整容師,,戴著一副眼鏡,,寬大的鏡框里是一雙清澈的眼睛,喜歡看書,并從中尋找生命的哲理和感悟,。
“停放在殯儀館的遺體,,不只是物理上的存在,展現的是逝者的一生,,是他(她)的一個小世界,。”入行僅有一年的劉娜,,從未對這份工作畏懼,,“每一位逝者都是別人的親人,,或許是辛苦一輩子的爸爸媽媽,,或許是不幸夭折的孩子。把逝者當親人,,我們對遺體不再恐懼,。”
“無論一個人的生命有多長,,活出價值,,才能讓人生更精彩,。”劉娜熱愛這份工作,,“入殮師在為逝者送行的時候,也不斷接受著他們的精神洗禮,?!?/p>
去年,北京昌平一位女法官遭槍擊殉職,,劉娜和同事在整理逝者遺容的時候,,得知這位女法官冒死追擊歹徒英勇犧牲的事跡后,她的內心除了惋惜,,更多的是心靈的震撼和由衷的敬佩,。“這樣的人生,,無論長短,,都很精彩?!眲⒛日f,。
潤予:日本著名電影《入殮師》,是一部獲奧斯卡金像獎的著名電影,,是我們很多人認知入殮師的啟蒙教材,。影片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去觀察各種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講述了入殮師的生活,,震撼心靈。是什么機緣讓你選擇殯葬事業(yè),?
杜超(故人沐浴師):《入殮師》我看過,,心中充滿敬意。但我選擇殯葬事業(yè)更多地是因兒時撫摸爺爺遺容時在內心種下的種子,、留下的情結,,還有一次遇險經歷給自己的擇業(yè)啟示。不管窮人還是富人,,都要經歷這最后一程,,我愿用自己的服務,給逝者最后的洗禮,,給逝者家人最好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