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吳剛,,是2014年,,那個時候他出演了革命劇《十月圍城》,,在里面飾演一個富紳,,這個角色不慍不火,,并未讓人感覺到有多么出彩的地方。
其實吳剛出演很多角色,,2000年,,主演風格獨特的都市情感劇《堆積情感》。2004年,,出演的偵探懸疑《黑螞蟻》,。2007年,出演的古裝劇《秋海棠》,。2009年,,出演電影版《潛伏》。同年,,在電影《鐵人》中飾演鐵人王進喜,。2011年,出演《漢陽造》,。2013年,,出演諜戰(zhàn)情感大劇《我的絕密生涯》。2015年,,出演電影《三體》,,飾演史強一角。
那么問題來了:吳剛演了那么多角色,,為什么之前沒有一個角色火,,而到了《人民的名義》就大紅大紫?
很多人過高的夸贊了吳剛的演技,,其實,,演技好的演員大把都是,如果光靠演技好,,就能火,,那么全國那么多一級演員,為什么都火不起來,?
劇紅人才紅,,沒有一部好劇做支撐,想紅根本不可能,。
也就是說,,沒有平臺,你什么都不是!
《人民的名義》和李達康,,就是吳剛的平臺,,15年大火的電影《夏洛特煩惱》就是沈騰和馬麗的平臺。
劇中的李達康對此也有著深刻地認識,,他對省委書記沙瑞金說:“是黨把我送到日本學(xué)習(xí),,回國后讓我當金山縣的縣長;又是黨把我送到美國學(xué)習(xí),,回國后讓我當京州的市委書記,。沒有黨的培養(yǎng),我什么都不是,?!?/p>
李達康能成功的核心原因:就是對平臺有感恩心、敬畏心,。
真正牛的是平臺,,而不是自己
我們第一眼判斷一個人的時候,因為不了解,,所以第一印象往往就看他之前供職的公司或平臺,,比如吳剛以后可以介紹自己出演過《人民的名義》,別人必然會高看一等,。
大公司工作的人,,很容易感覺自己自帶光環(huán)。出去談合作,,別人一聽你是BAT的高管,,必然和顏悅色地好好伺候。
因為平臺好,,工作上結(jié)識的人脈優(yōu)質(zhì),,時間長了,會不自覺地滋生幾分多余的自信來,。說白了,,就是把平臺帶來的紅利,,錯當作自己的能力,。
很多時候,你春風滿面,、事事如意,,不是因為你能力強,而是因為你所在的平臺好,。
一個曾在咪蒙公司工作的人,,自以為寫了幾篇10萬+的爆文就了不起了,于是出去自己單干,可是自己寫的東西根本沒人看,。
呵呵,,他不懂,把文章發(fā)在百萬粉絲的大號上,,全文就寫句“呵呵”也能輕松10萬+,。
這才明白過來:握艸,原來牛的是平臺,,而不是自己,。
聰明之人,清醒地明白,,哪些是自己的能力,,哪些只是自己所在的平臺帶來的福利。
阿伍斯坦說過:一個人想要成功,,需要99%個人能力,,和1%的平臺能量,但那1%的平臺,,比那99%的能力更加重要,。
孫茂才是如何失敗的?
電視劇《喬家大院》里的孫茂才,,原先窮酸落魄淪為乞丐,,后投奔喬家,為喬家的生意立下汗馬功勞,,享有功臣地位,。
孫茂才自負地以為,喬家的生意蒸蒸日上,,他居功至偉,。后來,他因為私欲,,被趕出了喬家,。
孫茂才想投奔對手錢家,錢家對孫茂才說了這樣一句話:
不是你成就了喬家的生意,,而是喬家的生意成就了你,!
仗著大平臺拿來的資源,其實沒什么好炫耀的,。畢竟,,離開了這個平臺,你還剩下的東西,,才是你真正的本事啊,。
像李達康書記學(xué)習(xí):感恩平臺,,感恩黨、國家,、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