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自從15萬扶貧資金歸自己管理后,,李桂文就開始動起了心思,。2011年9月底,互助社將14.9萬元的互助資金借給42名社員,。2012年8月,借款到期的17名社員陸續(xù)將4.7萬元歸還互助社,。
第一批資金發(fā)放的時候沒敢動手,,現(xiàn)在這筆錢剛剛回到互助社的賬上,就被李桂文盯上了,。
2012年9月,,李桂文冒用李某廣、符某花的名義,,私自填寫了《牙擴村扶貧互助社入社申請表》《白沙縣牙擴村扶貧互助社借款約據(jù)》,,并通過偽造會計、出納簽名,,“借”出了第一筆5000元,。
嘗到了甜頭,李桂文又陸續(xù)冒用他人名義繼續(xù)借貸。李某清5000元,、劉某現(xiàn)4000元,、劉某豐5000元……直到2013年8月,李桂文共以13名社員的名義騙取互助資金4.7萬元,。
調(diào)查組找到13位“借款人”逐一了解情況,,但他們都表示自己沒有向互助社借過錢。此外,,調(diào)查組還得到了一個信息——李桂文曾向他們要過身份證,,至于做什么他們卻不知道。
“請你說說這13個人借款的手續(xù)問題,?!闭{(diào)查組隨即對互助社會計符某源和出納劉某美進行了詢問。
“這不是我的簽名,,肯定是偽造的,。”當看到“自己”在借款約據(jù)的簽字時,,符某源肯定地說,。
鑒于基本事實已查清楚,2016年5月13日,,白沙縣紀委對李桂文違紀問題進行立案調(diào)查,。
心存僥幸釀苦果,亡羊補牢猶未晚
2016年5月16日,,白沙縣紀委調(diào)查組就李桂文違紀問題,,找李桂文進行談話。
“據(jù)我們了解,,群眾在互助社有申請單據(jù),,但其本人卻沒有領取到互助資金,有沒有這回事,?”
沉默了許久,,李桂文終于開口:“有,我當時想養(yǎng)豬,,在我的基地里建養(yǎng)豬場,但錢不夠,,我就想到互助社的資金,。”
“你共領取了多少互助資金,?怎么取出來的,?”
“我共領取了4.7萬元。我冒用了李某清等13個人的名義,自己填了表,,偽造會計和出納的簽名,,然后就領出來了?!?/p>
互助社本應將扶貧資金用于幫助貧困戶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如今卻成了互助社理事長個人的“提款機”。
案發(fā)后,,李桂文歸還了4.7萬元的涉案款,。
扶貧資金,一分一厘都動不得歪心思,,心存僥幸終究還是躲不過嚴懲,。
2016年7月25日,李桂文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涉嫌違法問題及線索移送司法機關,。
淚水洗刷不了犯過的錯,更湮沒不了違紀事實,,如今被開除黨籍的李桂文才恍然大悟,。“我希望黨員干部以我為戒,,不要跟我一樣,,要老老實實做人,多為群眾謀利益,?!笔艿教幏趾螅罟鹞膶ψ约旱膯栴}進行了深刻反思,。
案發(fā)后,,白沙縣青松鄉(xiāng)牙擴村及時完善了互助資金管理制度。據(jù)了解,,如今所有互助社會員借貸都必須要經(jīng)過村“兩委”班子會議通過并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后才能獲得借款,確保借貸公開透明,。此外,,牙擴村還發(fā)動村民,對扶貧資金借出去后的使用情況進行監(jiān)督,,確保資金用在該用的地方,。(本報記者詹君峰通訊員林源)
更多精彩請點擊: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