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原本應該去醫(yī)院復查的日子,,因為母親精神狀況良好,被拖延到了一個月后,。不料8月的檢查結果突然惡化,,母親似乎對新藥也產生了耐藥性。兩個月后,,2017年10月,母親離世,。
回顧給母親制藥的一年時間,,徐榮治有些慶幸,“多留母親一秒也好”,;但他也充滿后怕,,“畢竟是個別情況,原料藥副作用明顯,,如果不是實在沒辦法,,還是盡量不要用比較好?!泵鎸Ω鞣N咨詢,,他還是會建議對方去醫(yī)院就醫(yī)。
對話
“不希望大家都效仿我們自己做藥”
“搏命藥師”是徐榮治在走紅視頻里的代號,,或許對他和哥哥來說,,每一次制作膠囊就是在與母親患癌命運的搏斗。母親前后總共13個月的存活期,,似乎宣告著他們的勝利,。但只有徐榮治知道,自制抗癌藥需要面臨怎樣的風險與不安,。
毫無醫(yī)學背景的“藥劑師”
北青報:您是從事什么工作的,?
徐榮治:設備管理。
北青報:以前接觸過制藥嗎,?
徐榮治:沒有,,我是學機械的。
北青報:家里有醫(yī)學背景嗎,?
徐榮治:沒有,。
北青報:那為什么會想到自己做藥呢?
徐榮治:當時醫(yī)生已經覺得母親沒什么救了,,進口藥又很貴,,正好查到這兩個藥對癥,,就決定自己做。一方面比較便宜,,另一方面劑量比較有保證,。
曾擔心此舉涉嫌違法
北青報:自制藥的話會便宜一些嗎?
徐榮治:一個月買一包原材料,,剛開始6000多元,,后來慢慢降價,降到3000多元,。雖然還是挺貴的,,但比起買進口藥還是便宜一些。
北青報:您購買的原材料不是進口的,?
徐榮治:不是進口的,,就是國內廠家生產的,只是還沒有正式上市,。我們買的是仿制藥,,比較便宜,剛開始也是聽其他病友家屬推薦的,。
“搏命藥師”正在制作膠囊(視頻截圖)這兩天,,徐榮治突然引發(fā)極大關注,。因為一則講述自制抗癌藥救母經歷的視頻,不少癌癥患者找到他,,向他打聽制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