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
“算法仍有改進空間 區(qū)分青少年手勢是難點”
談初衷
孩子自制力差 易沉迷手機
新京報:為什么想到做這款軟件,?
徐文淵:我有一些同事不想管小孩了,就給小孩一部手機,,小孩子會拿來玩游戲,,也會做一些不當操作。有時候群里會突然有人道歉,,說之前的信息不是他發(fā)的,,是兒子發(fā)的。
而且孩子自制能力不強,,很容易沉迷,,網(wǎng)上時常有類似新聞。大人,、小孩共用一部手機比較常見,,我們就想到了用手機上直接能采集到的信息,判斷是大人還是小孩,,來做一些限制,。
新京報:什么時候開始研發(fā)這款軟件?
徐文淵:去年暑假以后開始的,,做得比較快,。原因一個是我們實驗室對傳感器有一定積累,,這個工作最重要的是獲取手機上傳感器的指數(shù),采集用戶觸摸屏的操作,、使用手機的姿態(tài)后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再推理判斷。
二是我們之前對人的行為也有研究,。通過行為可以做認證,,比如在空中畫個圈、簽個名,、寫個ABC,,我就知道是誰,以前做過類似工作,。
談特點
不需人主動作為 用戶體驗更好
新京報:這款軟件的特點是什么,?
徐文淵:現(xiàn)在有些軟件可以通過人臉識別等方式判斷用戶是誰,缺點是需要人主動做這個行為,,還要開啟攝像頭抓拍用戶,。我們就想,能不能做一款用戶體驗好一些的軟件,,不需要人主動作為,,不需要打開攝像頭,對隱私保護好一些,,可以用手機直接采集到的信息,,來判斷是大人還是小孩。
新京報:實驗采用的游戲“2048”是一種滑動游戲,,但現(xiàn)在很多游戲,,像王者榮耀,是點擊游戲,。
徐文淵:我們做了兩種實驗:輸入密碼解鎖手機和玩“2048”,。解鎖是敲pin(密碼),,是通過點擊來分辨,。雖然我們沒測試過王者榮耀,但原理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