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熊孩子和好孩子之間只差一個懂教育的媽媽
近日,,陜西咸陽某小區(qū)一棟高層樓的電梯內總有尿騷味,,保潔員查看監(jiān)控發(fā)現,是一名小男孩在電梯內小便,。據小區(qū)物業(yè)說,,他們和孩子媽媽進行了溝通,,孩子媽媽知曉此事后,嚴厲地批評了孩子,,孩子意識到了錯誤,,寫了一份檢查,讓媽媽發(fā)到業(yè)主群里給大伙道歉,,并且每天由孩子父親監(jiān)督孩子打掃電梯一個月,,作為道歉和補償。在業(yè)主群內,,大伙對孩子母親的教育方式進行點贊,,也為這名熊孩子勇于承認錯誤并改正的行為鼓掌,。
本是小事一樁,竟獲得了無數點贊,。關于熊孩子,,人們見識了各式各樣的調皮搗蛋,也見識了許多包庇護短的家長,。此前,,每每有熊孩子肇事的新聞曝出,網絡上的批判與質疑都會歸結為“家教缺失”云云,。而這一簡單的歸因邏輯,,實則表明了公眾的一種最樸素判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在此背景下,,如今“好媽媽教訓熊孩子”的故事,實在是殊為難得的宣教素材與示范樣本,,其被輿論所發(fā)掘和熱議,,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咸陽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之所以得到了鄰居,、網友們的一致認同,,其實一點也不難理解。首先,,其展現了鮮明的,、正確的是非立場,承認了孩子的錯誤并對之加以矯正,;再者,,她還將整個教育、補救的過程全程公開,,使得小區(qū)業(yè)主們都可以監(jiān)督,、見證。自始至終,,這位媽媽向兒子清晰傳遞了“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觀念,,并且通過書面檢查、打掃補償等一系列舉動,,讓孩子能夠有機會以行動彌補錯誤,。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知道對錯,、學會負責的過程。熊孩子之所以是熊孩子,最初乃是天性使然,。在學習足夠的社會規(guī)范之前,,他們并沒有可靠的是非意識,也沒有在此基礎上形成自覺自律自控的能力,。為此,,就需要家長的言傳身教,尤其是在孩子犯錯時及時糾正——所謂家庭教育,,從來都是未成年個體學習社會標準,、規(guī)范、價值的關鍵一環(huán),。但遺憾的是,,很多時候,不少人都忽略了這一點,。受制于此,,熊孩子在很長時間里都還是熊孩子。
在從熊孩子變?yōu)楹煤⒆拥倪^程中,,許多家長的參與度實則遠遠不夠,。這尚且不能僅僅理解為是“護短”、“溺愛”,,而更應該看成是一種教育觀念,、教育方法上的缺失。不少家長在孩子闖禍之后,,盡管內心理虧也認為必須管教,,卻往往找不到合適的方式。于是乎,,現實中,,要么是家長替孩子道歉賠不是,要么就索性是家長和孩子“一致對外”——將孩子與釀禍現場,、“受害”對象隔離開來,,而回到家里關起門來私下教訓,這是不少中國家長的典型做法,。
媽媽讓孩子罰掃一個月電梯,,此事之所以難得,,很大程度上還是教育觀念,、教育方法上的難得。讓孩子身處而不是逃離闖禍現場,,讓孩子直面而不是回避眾人目光,,這是一個有勇氣也是有智慧的決定。與之相較,太多人總是將孩子當成是孩子,,默認他們擔不起責任,、受不住批評。這種過度的保護,,只會讓熊孩子逆襲升級之路走得更艱難,。
延伸閱讀:
熊孩子沖電梯按鍵撒尿,致電梯故障被困(圖)
熊孩子沖電梯按鍵撒尿,,致故障被困
2月23日,,重慶某小區(qū)一名男孩趁電梯里沒有其他人,竟然沖電梯按鍵撒尿,。
結果,,電梯因此線路短路,電梯門打不開,,按鍵燈狂閃,,小孩被困,隨后被救出,。
撒尿男孩罰掃電梯原標題:熊孩子和好孩子之間只差一個懂教育的媽媽近日,陜西咸陽某小區(qū)一棟高層樓的電梯內總有尿騷味,,保潔員查看監(jiān)控發(fā)現,,是一名小男孩在電梯內小便。
視頻截圖6月23日,,陜西西安。一段“男孩在居民樓電梯間內小便”的視頻被發(fā)到小區(qū)業(yè)主群,。次日該男孩母親在群里發(fā)文道歉,,表示讓孩子打掃電梯間一個月,作為道歉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