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期望 “小課桌”遍地開花
“小課桌”辦了大半年,知道的人越來越多,,也吸引來不少周邊村的孩子,,多的時候,有20幾個孩子在一起共同學習,。嚴敏文想著將“教室”擴大,,裝置好臺燈、暖氣,、風扇,,“擺幾個大書架,弄成個小型圖書館,。我自己也蓋個住處,,能做飯,這樣我那些想來做志愿者的同學也好有個落腳處,?!?/p>
聊起未來,嚴敏文有說不盡的計劃。但眼下,,她自談“心有余力不足”,“本來老家有我自己的宅基地,,可是蓋房這么合理合法的事兒卻多方受阻,。我一個人來做這個事兒,力不從心,?!?/p>
另外,,嚴敏文辦起“小課桌”后發(fā)現(xiàn)自己從苦悶的情緒中走了出來,,身體和精神越來越好,,“心里有孩子們要惦記,,能幫他們學知識,我覺得自己還是有用的人,,不是只能社會和家庭來養(yǎng)的老年人,。這事兒啊,比什么養(yǎng)生保健藥都好,?!?/p>
從自己身上看到了變化,嚴敏文也感受到周圍同學對于這種生活的渴望,,“別看她們也都七十五六歲了,,可身體很硬朗,,也有才華,,琴棋書畫,、外語文學,,都懂,。退休老人來支教留守兒童,,農(nóng)村有不少閑置房屋,,也可以盤活來用,這不是很好的社會資源再利用嗎,?”嚴敏文說,,她很希望有政府和社會組織注意到這一點,“我們服務孩子,孩子給我們帶來快樂。如果每個村子都有這樣的小課桌多好啊,?!?/p>
省吃儉用特別舍得給孩子花錢
記者到訪嚴敏文家時,,正是上周四下午,天色漸晚她開始為第二天一早出門做準備,。因為之前一周降溫,,嚴敏文從村里回來就感冒了,“閨女說這周讓我別去了歇歇,,但我喝了幾天感冒藥覺得恢復了,,還是過去吧,孩子們都等著呢,,我不去自己待在家更寂寞,。”
接了個電話,,是村里打來的,,告訴嚴敏文第二天中午正好有便車進村,她可以搭乘,,不過要中午前趕到縣城,。“那我就早點出發(fā),,坐地鐵去換公交車,。”嚴敏文告訴記者,,總坐公交車,,是為了省下6塊錢地鐵票錢。因退休前在秦皇島工作,,所以退休工資不高,。每個月要給村里租用的房屋支付500元,外加自己的路費花銷,,總共600元固定開支,。平時搬運書本、添置桌椅時不時也要有些開銷,“在孩子們身上花錢值得,,這我舍得,,但自己花錢還是要精打細算,能省一塊是一塊,?!?/p>
“這些是我過去攢的《讀者》,有個剛上初中的小姑娘非常喜歡看,,我每周都給她帶幾本,。這本字典要帶給一個男孩兒,他上次說需要,,但家里沒有,。”嚴敏文打量著手里的舊字典,,“這是我用過的,,其實略微有點不舍得,但還是拿過去給需要的孩子吧,?!?/p>
北京晨報現(xiàn)場新聞
記者 張靜姝 文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