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曲折的一年,,疫情,、病蟲害、臺風,、暴雨等多重災害輪番影響下,全球糧食安全受到威脅,。然而,即便在如此困境中,,我國仍舊獲得了糧食的豐收,。
12月10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全國糧食生產數據,,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xù)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這是第17個連續(xù)豐收年。
糧食是生存的基本要素,,糧食安全關系著民眾的福祉,、社會的穩(wěn)定,過去17年,,我國創(chuàng)造了糧食生產的奇跡,。未來,,疫情的影響仍未結束,糧食生產的不確定因素仍舊存在,,糧食安全依舊重要,。
12月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睘榇耍瑫h要求,,“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jiān)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yè)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yè)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規(guī)范耕地占補平衡,。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yè)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要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要加強農業(yè)面源污染治理”。
糧食豐收,。新京報記者王巍攝
戰(zhàn)役:封村之后的生產保障
2020年1月23日,除夕的前一天,武漢封城,,這場和疫情抗爭的戰(zhàn)斗,,進入了最艱難的階段,。
1月30日,國務院印發(fā)《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地區(q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力以赴推動各項防控措施在農村落地落實,堅決打贏農村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
全國各地的鄉(xiāng)村,也開始封村,、封路,,為抗疫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此時,,也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全國5億農民,,20億多畝耕地,能否順利開始生產,,影響著此后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糧食安全,。
農時不等人,在全力做好農村疫情防控的同時,,如何保障春耕,?為此,,2月5日,農業(yè)農村部召開春季田管視頻會,,下發(fā)了不誤農時抓好春耕備耕的通知;2月8日,,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做好公路交通保通保暢工作確保人員車輛正常通行的通知》,保障交通網絡暢通;2月10日,,農業(yè)農村部下發(fā)通知,嚴禁私自設卡攔截,,保障春耕物資進村入店,;2月18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并發(fā)出通知,,解決農事活動受阻的問題。
隨后,,各地出臺相關政策,打通阻塞的交通網絡和生產渠道,,保障春耕順利進行,。
2月12日,京郊村落一片寧靜,,各個村口都有人值守,阻止外來人員入村,,但在村外的田野里,,村民們卻已經開始了忙碌。懷柔大水峪村附近的栗子地里,,雪還沒化盡,70歲的孫師傅就已經開始給樹剪枝了,;在延慶馬坊村,,也已經有農民開始在田里忙碌,整地,、施肥,,為不久之后的春耕做準備;在昌平溫榆河邊,,盡管沒有外來的工人,當地的村民已經開始自己搭建新的大棚……
封村不封路,,防疫不誤生產,。在全球各國為疫情帶來的糧食危機擔憂時,中國的數百萬個鄉(xiāng)村里,,人們正在為了把糧食安全握在自己手中而努力,。
京西村莊,,寓意豐收的谷倉,。新京報記者王巍攝
抗災:重重威脅下的豐收
疫情影響尚未退去,自然災害接踵而來,。2020年的糧食生產,,充滿了波折。
早春3月,深藏地底的草地貪夜蛾開始蘇醒,,這個2019年侵入我國的外來害蟲,,在蟄伏了一個冬天之后,開始再一次侵食玉米、小麥等農作物,。
嚴重的病害,,也威脅著2020年的糧食生產,。年初,陜西、湖北,、河南等小麥種植區(qū),,就發(fā)現(xiàn)了小麥條銹病,,這種被稱為小麥“黃疸病”的病害,,被列入一類農作物病蟲害目錄,,一旦染病,,就可能造成20%-30%的減產,,嚴重者顆粒無收,。在3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新聞發(fā)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當時發(fā)病面積已達1300萬畝,,為1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此外,,還有干旱,、洪澇,、早霜,、臺風……2020年的豐收,,面臨著重重威脅。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西南、華南等地先后發(fā)生暴洪,,繼而引發(fā)澇,、漬災,;東北,、華南出現(xiàn)伏旱,;淮北,、東北大風冰雹……
一年來,我國出臺了多項針對性的政策,,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全力保障糧食生產。在蟲害防控方面,,3月18日,,全國農技中心發(fā)布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藥劑科學使用指導意見。4月9日,,中國農科院發(fā)布《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農業(yè)農村部則在年初就提前下發(fā)了病蟲害的防控預案,,預撥14億元防控資金。
在病害防控中,,全國農技中心于1月初就發(fā)布緊急通知,,要求加強監(jiān)測和防控小麥條銹病。此后,,農業(yè)農村部以及各地政府也先后發(fā)布政策,,防治病害的蔓延。
應對洪澇災害,,我國也先后出臺多項防控,、重建政策,通過財政撥款等形式,,修復受災農田,、圈舍等農業(yè)設施。
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保障了糧食生產的安全,。
稻田豐收,。新京報記者王巍攝
農業(yè)農村部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在草地貪夜蛾方面,冬春玉米危害損失控制在3%以內,,到7月,,全國草地貪夜蛾見蟲面積786萬畝,防治面積951萬畝次,,基本做到應防盡防,。在條銹病防治方面,全國各個夏糧種植區(qū)基本實現(xiàn)豐收,,在全國小麥播種面積下降1.2%的情況下,,實現(xiàn)了總產量1.6%的增長,收獲小麥13168萬噸,。
賦能:被科技改變的生產
這場豐收來之不易,尤其是我國糧食生產,,已經連續(xù)實現(xiàn)17年豐收,。
糧食的豐收,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結果,,病蟲害防控得當,、防災救災及時、耕地面積穩(wěn)定……這其中,,科技的貢獻,,無疑是最重要的保障力量之一。
2020年3月,北京順義的一片農田中,,幾臺大型農機正在作業(yè),,去年留下的秸稈被截斷、粉碎后,,重新撒入農田,,留下平整的土地,等待播種,。幾個村民站在地邊上,,看著農機作業(yè)。他們告訴記者,,現(xiàn)在種地,,已經不用人力了,從整地,、播種,,到田間管理、收獲,,全部都是機械作業(yè),。
同樣的場景,在全國70%以上的農田里上演,。農業(yè)農村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各類農機具超過2400萬臺套,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超過70%,。
機械化收割。新京報記者王巍攝
12月16日,,在廣州增城“幸福田園”智慧農業(yè)示范基地里,,幾個技術人員站在地頭使用新一代無人機,在自主規(guī)劃好航線后,,無人機開始實施精準噴灑作業(yè),。與此同時,農業(yè)無人車,、農機自駕儀等產品更新?lián)Q代,,可以實現(xiàn)智能播種、噴灑和割草等功能,。從事農業(yè)科技研發(fā)的有關人士暢想,,未來的無人農場,地面上是機器人,,天空中是無人機,,云端有AI……通過科技力量及產品,,構建出一個全新的高智能農業(yè)生態(tài),重塑農業(yè)的生產效率,。
更多的新技術,、新品種不斷應用于農業(yè)生產中。10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范基地,迎來晚稻測產,,結果顯示,,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而3個月前,,同一片基地中,這里還收獲了平均畝產619.06公斤的早稻,,這意味著,,基地中的雙季稻,,一年中的平均畝產達到1530.76公斤,約1噸半,。
10月12日,,位于內蒙古通遼的一片示范田中,,農業(yè)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正在進行測產,,結果顯示,示范田畝產達到1234.88公斤,,創(chuàng)造了機械粒收的紀錄。
負責這片示范田的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李少昆告訴記者,,示范田采用了“密植增穗增產,培育高質量抗倒群體,,增加花后群體物質生產和高效分配”的技術體系,,這是一整套完整的科技支撐體系,包括良種培育,、水肥一體化,、科學管理等多項技術,。
更多的作物產量在不斷提升,,數據表明,,2020年,,全國糧食作物畝產382公斤,,每畝平均產量比上年增加0.9公斤,,增長0.2%。
藏糧于技,,傳統(tǒng)的農業(yè)生產,,早已經被科技改變,。農業(yè)農村部數據顯示,,我國農業(yè)的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了60%,。而增產只是結果之一,還有綠色,、可持續(xù)等,一個全新的現(xiàn)代農業(yè),,正在農業(yè)科技的推動下一步步實現(xiàn)。
均衡:從吃飽到吃的健康
中國有14億人,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我國2016年人均原糧,、谷類,、豆類以及薯類的消費,,分別為132.8公斤,、122公斤,、8.3公斤、2.6公斤,總和為265.7公斤,。
而按照2019年的數據,,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70公斤左右,遠遠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也在公開采訪中表示,我國糧食庫存充裕,,尤其是兩大口糧品種——稻谷和小麥庫存處于歷史高位,可供全國吃1年以上,。糧食庫存消費比也遠高于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水平,。
事實上,我國在多年前就已經徹底解決了溫飽問題,。在今天,,更重要的問題,是吃的健康,。
2020年11月5日,,河北張家口一家亞麻籽油廠里,幾輛廂式貨車正在緊張地裝貨,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上半年銷售情況不佳,,但下半年,,市場需求卻開始猛增,,以至于廠家的生產一度跟不上銷售,。
亞麻籽油中的亞麻酸含量超過60%,,和菜籽油等,都屬于健康食品。數據顯示,,我國油菜種植面積達到1億畝,,年產量超過500萬噸,是本土第一大食用油,。
近年來,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飲食消費結構不斷變化,,多種健康食品生產快速增長,。
2019年10月,國新辦發(fā)布《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8年,我國居民油料,、豬牛羊肉,、水產品,、牛奶、蔬菜和水果的人均占有量分別為24.7公斤,、46.8公斤,、46.4公斤,、22.1公斤、505.1公斤和184.4公斤,,與1996年相比,,居民人均直接消費口糧減少,,動物性食品,、木本食物及蔬菜,、瓜果等非糧食食物消費增加,食物更加多樣,,飲食更加健康,。
白皮書顯示,據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監(jiān)測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能量攝入量2172千卡,,蛋白質65克,脂肪80克,,碳水化合物301克,。城鄉(xiāng)居民膳食能量得到充足供給,,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yǎng)素供能充足,,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下降,,脂肪供能比上升,優(yōu)質蛋白質攝入增加,。
未來:兼顧高效與生態(tài)
促科技,、保生產、穩(wěn)面積……多種政策保障著14億人的糧食安全和飲食健康,。
在土地方面,,農業(yè)農村部數據顯示,,全國耕地面積保持在20億畝以上,。2019年,糧食種植面積17.52億畝,。此外,,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則顯示,我國還有蔬菜種植面積超過3億畝,,水果種植面積1.7億畝……
糧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素,。土地是糧食生產的要素,,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體,,鄉(xiāng)村是糧食生產的場所,。2020年,我國將全面實現(xiàn)脫貧攻堅目標,,但鄉(xiāng)村的發(fā)展遠未停止,,鄉(xiāng)村振興接踵而來。
在未來的鄉(xiāng)村振興中,,土地,、糧食將如何發(fā)展,?
京西水稻豐收,。新京報記者王巍攝
2020年12月17日,,農業(yè)農村部發(fā)布消息,2021年,,全國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億畝,,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提升糧食產能,。
高標準農田是現(xiàn)代可持續(xù)農業(yè)的基礎要素之一,,據2019年11月發(fā)布的《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到2022年,“全國將建成高標準農田10億畝”。
“未來的農業(yè)生產,既要保數量,,也要保質量,?!敝袊r業(yè)大學教授李保國解釋,,高標準農田既是農田高效利用的方式,,也是保護耕地的方式,,在高效方面,,“假如全國的平均畝產,,從400公斤提升到600公斤,,也就意味著,我們可以用原來三分之二的耕地,,生產出和原來一樣多的糧食,。多出來的耕地,,就可以種植其他作物,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p>
而在可持續(xù)方面,也能夠更好地保護和恢復生態(tài),,提升農業(yè)生產多樣化的水平,,“進而進一步提升人們的生活水準?!崩畋f,。
一個高效、高科技且生態(tài)友好的現(xiàn)代農業(yè)生產模式,,正在起航,。
新京報記者周懷宗攝影王巍
新華網張芮綺[學習進行時]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
2022-06-11 18:03:36學習進行時丨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