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歸國的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雕
去年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組織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專家開展實物鑒定,,安排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開展文物測試分析與健康狀況評估。經(jīng)研究,,與1922年3月拍攝的《天龍山石窟》圖版35和1923年10月拍攝的《天龍山石窟》圖版41所示第8窟北壁佛龕內(nèi)佛像的原狀圖片相比較,,佛首臉型、五官,、形神高度吻合,,特別是右臉頰的斑駁痕跡,從右眼瞼下向右耳延伸擴展的形狀,,與實物完全一致,。佛首面部的一些細微特征,如右腮小的斑點和頸部風化形成的邊緣,,兩者亦一致,。依目前石窟保留痕跡歷史圖片推測,佛首被盜鑿后,,其背面,、鼻翼均經(jīng)過修整,。
外村太治郎《天龍山石窟》圖版35(第8窟北壁龕內(nèi)佛像)(左圖),,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龕主尊佛像現(xiàn)狀(右圖)。國家文物局供圖
佛首長33.7厘米,,寬30.4厘米,,高44.5厘米,重55.5公斤,??萍紮z測的測試分析結果表明,佛首石材主要由石英和方解石構成,,符合天龍山巖體特征,,內(nèi)部一致性較好,無顯著裂隙發(fā)育,。頂部和耳部發(fā)現(xiàn)彩繪痕跡,,推斷佛像原始狀態(tài)應有彩繪。鼻翼及鼻梁部位存有有機材料,,推斷有修復經(jīng)歷,,與鼻翼修整情況相契合。
經(jīng)實物鑒定,、科技檢測并與歷史照片比對,,專家一致認為,該佛首源自天龍山第8窟北壁佛龕內(nèi)佛像,應為1924年前后被盜,。第8窟為天龍山石窟唯一有明確開鑿紀年(隋開皇四年,,公元584年)且規(guī)模最大的石窟,該尊佛首肉髻低平,,臉龐圓潤,,露出笑容,雕刻技術嫻熟,、表現(xiàn)手法細膩,、時代特征鮮明,具備北朝晚期至隋初的顯著特征,,是研究天龍山石窟乃至我國古代石窟藝術的珍貴實物標本,,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鑿于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是中原地區(qū)代表性佛教石窟,,在中國石窟雕塑發(fā)展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世紀20年代,,在日本古董商“山中商會”驅動下,,天龍山石窟遭到大規(guī)模盜鑿,超過240尊雕像被盜,,幾乎所有造像頭部,,甚至造像全身被盜運至境外,現(xiàn)收藏于日本,、歐美博物館以及私人手中,,破壞程度在中國石窟寺中最為慘烈。此次回歸的佛首,,是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到祖國的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雕,,具有重要意義。
新京報記者張暢
全國兩會開幕在即,距離地面400公里仍在太空出差的王亞平代表,,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很遺憾地表示:“由于正在中國空間站執(zhí)行神舟十三號任務,,我不能參加今年的全國兩會?!?/a>
2022-03-03 15:03:20王亞平代表在太空講述履職故事父親是片天,,比天更遼闊;父親是座山,,比山更偉岸,。原來您是我的靠山,,在您的呵護下我不斷成長,,延續(xù)著您的夢想我加入了消防救援隊伍,有著像您一樣的責任,、擔當和理想
2022-06-19 13:18:00六月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