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原來上一個兔年就建議專家不要建議什么情況?
據消息顯示,原來是2011兔年春晚的小品《專家指導》視頻,,里面介紹了不同專家建議吃蘋果的不同建議,最后還是建議專家不要建議了,。
《專家指導》是姜昆,、戴志誠、周煒,、鄭健,、郭亮等人在2021年廣東衛(wèi)視“美好生活歡樂送”中表演的一個相聲,姜昆來粵尋求專家執(zhí)導,,一顆蘋果背后暗藏玄機,。
類似“建議專家別建議了”的聲音,以往也有,,但某些“專家建議”讓人厭煩,,這種感覺在今天似乎變得強烈了,討厭專家建議的人似乎變多了,。這種社會觀感上的變化值得深思,。
其實,網友之所以“建議專家別建議了”,,并不是抬杠,,更不是無理取鬧,而是不少專家的建議真的讓人看完血壓升高,。
如果某些專家的建議不實事求是,,不發(fā)揚科學求真精神,憤懣的網友不免將其劃入“偽專家”范疇,。
假若專家明知道應該怎么說,,然而出于為利益站臺的考慮,卻昧著良心反著說,,這也會讓網友覺得他們和自己不是一個“戰(zhàn)壕”里的,因而產生排斥心理,。
進一步而言,,“建議專家別建議了”的背后,是公眾對一些專家產生的信任危機,。
專家發(fā)言理應愛惜羽毛,、審慎發(fā)言,讓觀點立得住,,這才是保持和提高權威性的正確路徑,。
但一些見諸媒體或各類平臺的專家,,發(fā)言隨意,“信口開河”,,使得其權威性有所減弱,。
在時代的進步、環(huán)境的變化中,,一些專家在知識結構,、知識儲備等方面不僅沒有進步,反而落后了,;不僅落后了,,還可能拖了“冰雪聰明”的網友的后腿。
這也是網友質疑專家建議的一個原因,。
其實,,并非所有專家都如此,不少專家有學問,、有擔當,,能給出真知灼見,那種認為專家偏愛建議,、喜愛出風頭的說法,,并不公允。
在“信息爆炸”之前,,人們對新知的掌握有限,,特別重視甚至依賴于專家的講授。
但在“人人都有麥克風”乃至進入“全民直播”時代之后,,普通人也能夠聲音洪亮,,形成具有一定“強勢”的聲音場。
李誕,、李雪琴等一眾原本名不見經傳的人,,在脫口秀界玩得風生水起,一些民間短視頻號以能說,、善說,、啟迪人生著稱,讓人見識到“非專家”的魅力,,也對“專家建議”提出挑戰(zhàn),。
在這種情況下,廢話連篇,、錯漏不斷的專家發(fā)言,,當然不受待見。
而術業(yè)有專攻的專家斷不會如此,,有一次我采訪一位反腐專家,,由于臨時定題,,“做功課”的時間極短,這位反腐專家電話中聽我提問完,,就直批“問的是外行話”,。
而另一位被我“堵”在廁所的專家,在看到我通過郵箱正式發(fā)過去的采訪提綱后,,一下子有了興趣,,從簡談變成了詳談。
他們對發(fā)言精準程度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多數不會超出研究領域發(fā)言,,這就使得他們的發(fā)言具有真正的專業(yè)價值,。
如果專家都能葆有一份“研究家”的風范,與時俱進,,為公義發(fā)聲,,就會有智慧聲音、權威聲音,。
公眾“建議專家別建議了”,,其實也是希望專家好好說話,從事實出發(fā),,尊重科學,,以自己獨有的觀點資源,參與社會治理,,解決疑難雜癥,。
01.專家正在“通貨膨脹”?
有網友不完全統(tǒng)計了2022年的奇葩專家建議,。
【關于買房的專家建議】
有專家說不建議年輕人掏空六個錢包湊首付買房,,又有專家稱,買房比租房劃算,,還有專家稱2022年6到10月是購房好時機,;早買房是孝敬父母,不要怕掏空了4個錢包,、6個錢包,,因為父母的錢包終究是你的;更有專家說,,農民可以縣城買房,開車回農村種地,。
【關于就業(yè)的專家建議】
某視頻中,,專家建議,,“靈活就業(yè)”可以解決就業(yè)問題、解決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問題(比如有私家車可以拉活,、比如把自己閑置的房子租出去),。另一位專家則認為,年輕人將時間花在通勤上是一種浪費,,建議在公司附近租房,,這樣做既緩解了交通的壓力,又能早點休息,。
還有專家建議,,要鼓勵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也有專家建議,,不能提高勞動者工資,,低工資是我們的優(yōu)勢,把工資降到合理的水平,,外資就不會走了,;更有有專家建議要征收失業(yè)稅。
【關于結婚生子的專家建議】
有專家建議,,應該考慮允許一妻多夫,;有專家建議,要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年輕人,,以此在倒逼他們去生孩子,;還有專家建議,年輕人沒有工作,,可以先結婚生子,。
以上出自網友盤點,目前沒有全部核實是否有斷章取義的成分,,但是,,這些奇葩專家建議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都屬于社會科學范疇,,社會科學是研究各種社會現象的科學,,最突出的比如經濟學。
有一個著名的關于凱恩斯的段子,,說的是丘吉爾曾經挖苦凱恩斯說,,如果有兩個經濟學家,一定會有三種不同的看法,,因為其中一個經濟學家是凱恩斯,,他會中途改變自己的想法。凱恩斯反唇相譏:“當事實改變之后,我就會改變觀點,,那么,,您呢,先生,?”
現實中也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兩個經濟學家同時獲得經濟學諾貝爾獎,,但他們的觀點卻是截然相反的。比如2013年,,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瑪和羅伯特·希勒同時獲得諾獎,,尤金·法瑪提出了一個著名的金融理論,叫“有效市場假說”,,而羅伯特·希勒代表的行為金融學派卻直接否定了有效市場假說,。這種情況在自然科學領域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
當然,,2022年這些“專家建議”也確實讓專家這個詞“通貨膨脹”了,,似乎誰都可以是專家,更不必看他們背后代表的是哪一方的利益了,。
02.反對專家運動起源于西方社會
2015年曾發(fā)生過一個悲劇性的案例,,一個英國青少女被醫(yī)生誤診,而這名病人堅稱自己罹患一種罕見的癌癥,,但可能性被醫(yī)生否定了,。醫(yī)生還告訴她說:“不要再去谷歌你的癥狀了?!苯Y果,,她是對的,醫(yī)生錯了,,而她,,死了。
這名英國少女的故事轟動一時,,這一個罕見的錯誤,,讓許許多多人相信,自己可以給自己看病,。當然,,有人用搜索引擎把自己的心臟病誤診為消化不良死了,但這樣的故事永遠成不了頭條新聞,。
《專家之死:反智主義的盛行及其影響》一書的作者托馬斯·尼科爾斯認為,,反對專家運動的發(fā)生有很多原因,包括網絡的開放性,,高等教育中的“顧客至上”思維,,以及新聞產業(yè)的娛樂化。
互聯網的檢索技術,讓很多人一夜之間就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人們相信自己花一個早上的時間去搜索,,就能掌握別人花10年學到的知識。
托馬斯·尼科爾斯在書中介紹,,人們排斥專業(yè)知識,還帶著一腔憤怒,。由于互聯網無處不在,,社交媒體上的聊天不受約束,或是24小時滾動新聞播報的需求,,對專業(yè)知識的攻擊就更為明顯了,。但是,這股排斥專業(yè)知識的新興風潮里透著一股自以為是和狂熱,,這不僅僅是懷疑或質疑,,而是一種自戀,伴隨著對專業(yè)知識的蔑視,,還美其名曰自我實現,。
雖然網絡上的很多故事都是假的或不準確的,但10億個故事里,,總有一次搜索引擎是對的,,而專家是錯的,這樣的故事就會像病毒一樣瘋狂傳播,。
在互聯網世界走馬觀花——被普通人誤解成“調研”——讓民眾和專家,、專業(yè)人士之間的互動變得很艱巨。
03.自然科學領域正呈現“批斗專家”模式
自從疫情以來,,“批斗醫(yī)學專家”似乎成了新常態(tài),。
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大科學當中,, 自然科學獨立發(fā)展和取得合法地位的歷史最久,,投入的人財物力最多,取得的成就和達到的水平也最高,。自然科學在人類全部科學系統(tǒng)中,,處于基礎和前提性的地位,其許多定量分析方法和理論建構方法,,是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擺脫單純的經驗描述,、模糊定性、主觀思辯狀態(tài)所必須借鑒和運用的方法,。
自然科學是通過同行評審和研究結果的可重復性等機制,,被用來確保科學進步的有效性。
醫(yī)學就屬于自然科學領域的生命科學分支,。但是,,世界在發(fā)展,自然科學也在發(fā)展,,而自然科學的軟肋是:這門學科實際屬于經驗科學,。歷史上著名的“休謨之叉”也反過來說明,簡單地對經驗的堅持,,最終必然導致懷疑主義,。
當下的情況就是,很多人對專家不是抱著一種善意的懷疑,,而是積極的憎恨,,很多人認為專家是錯的,僅僅因為他們是專家,。他們對這些“書呆子”嗤之以鼻,,他們告訴醫(yī)生該開什么藥,或是爭辯中,,就算被事實證實是錯的,,比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還是“是人”也之爭,,哪怕有再多的證據擺在面前,,也堅持說自己是對的、自己的記憶沒錯,。他們不僅認為誰都不比別人更聰明,,還都認為他們是最聰明的一代人。
此時,,一切的公開辯論,,都會淪為壕溝戰(zhàn),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證實別人是錯的,。理性的意見分歧演變成拙劣的高中辯論,,目的就是要贏。
古今中外都一樣,,懷疑主義的蠱被種下后,,就會出現當下的結局:懷疑一切,打倒一切,,加上還有那么多“通貨膨脹”出的所謂”專家”,,人們基本用批斗的模式在打倒所有的自然科學專家!
不是不可以懷疑醫(yī)學專家的學術觀點,,也不是不可以質疑專家的人品,,更不是不可以質疑專家是否在為利益集團代言,,但是,在這場大V們?yōu)榱肆髁慷破鸬馁|疑專家運動中,,既可以著眼于學術觀點之爭,,也可以著眼于社會科學層面的爭論,可是,,大V們卻通過質疑人品,、為利益集團代言來實現“批斗”和“打倒”的目的,靠搞臭一個人來證明自己的質疑是對的,,這樣雖然能帶來流量,,卻無法證實質疑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比如,,在這些大V或其家人病危時,如果遇到一個學術能力強,、經驗正確的醫(yī)生,,卻同時這個醫(yī)生人品不好、還是某個利息集團的代言人,,那用不用這個醫(yī)生搶救,?
而網民們,如今正不斷地尋找專家在知識上的漏洞,,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無視所有自己不喜歡的專家意見。
然而,,他們忽略了一點,,所謂專家,就是知道在自己的學科中可能犯下的,、最嚴重的一些錯誤,,并且知道如何避免這些錯誤。這是無法通過搜索引擎就能簡單完成的,。
其實,,當下就是人類面對死亡的一種下意識反應——認為這都是別人的錯!錨定一個出來說話的專家,,抓住某個細節(jié),,就開始攻擊、指責了,。
當然,,明知道自己和親人隨時可能死去這個現實,誰又能不恐懼焦慮,?
這種情況下,,人類只有找回原始動物繁衍后代的本能沖動,,才能稍微緩繳一下焦慮。
預計今年,,走出疫情陰影的標志是,,能刺激荷爾蒙的實體娛樂場所將大火,當然,,能否抓住這商機,,還要看人們的信心恢復度。
網友回應專家催生言論4月12日,,多個關于“生小孩”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其中#專家稱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引發(fā)關注,。
2023-04-13 09:02:42網友回應專家催生言論12306建議別帶自熱鍋不建議食用7月17日,,有乘客自述在乘坐高鐵時吃自熱鍋,,結果引來乘務員阻止,稱有可能觸發(fā)煙霧警報,。
2023-07-20 15:29:4712306建議別帶自熱鍋近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知名經濟學家,、美的集團獨立董事管清友,,在接受一次采訪時表示,不建議普通人下場炒股,,可以買點基金,,但也需要足夠的承受能力。對此,,網友紛紛展開了討論,。
2023-03-10 15:16:51專家不建議普通人炒股專家不建議普通人下場炒股管清友特別明確建議:不建議普通人下場炒股,,可以買點基金,,但也需要足夠的承受能力。
2023-03-10 17:00:40專家不建議普通人下場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