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貿到底出啥事了?
最近外貿的情況讓很多人焦躁,,因為牽涉的人太多了,,是個民生大事。
制造商普遍缺少訂單,,很多廠子只有往年的20%,,最糟糕的廠子只有詢價,沒有單子,,貓哥認識的老板過完年毅然決定關了自己搞了十幾年的工廠,,要回老家競選村支書。
貨運卡車也接不到活,,在浙江專門跑港口的集卡司機感受最深,,2021年每月能跑20多單,去年每月17,、18單,,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迅速變差,春節(jié)后,,很多人每月三四單,。
有貸款的司機最為難受,基本拼存款,,生意和生活都陷入低谷,。
船運公司也很難受,無貨可運,以前貨搶船,,現在船搶貨,,而且運價下降迅速,像美西航線,,運價下跌接近90%,。
視覺沖擊力最強的,是聚集于港口的,、高高壘起的集裝箱,,上海洋山港的控制箱一度運到了太倉,以往集卡停車的停車場都用來堆貨柜,,但還是放不下,。
而且,這種情形是七大港口的普遍情形,。
那這到底是為啥呢,?
有說產業(yè)轉移的、有說徹底脫鉤的,,其實這樣的結果是太多因素的合力,,情況不樂觀,但也沒有像很多人那么悲觀,。
先說說船公司和集裝箱的問題吧,,除了訂單真不給力,這里面的供需顯然失衡了,。
老外都說中國是基建狂魔,,這其中有一種基建就叫造船,過去這三年,,中國造船廠的訂單拿到手軟,,現在全世界30個造船廠握有訂單,其中中國有18家,,而且那個訂單量兩三年根本干不完,。
有訂單那就玩命干,中國每年的新造船總噸位都在3800多萬噸,,韓國在后面也使勁追,,這么一來,三年時間,,全球商船的總噸位增加了12%,。
造大船還是比較費勁的,造集裝箱就容易多了,。
2020年,航運價格大漲,當時的矛盾是,,有貨但是集裝箱不足,。
于是商務部12月就發(fā)了個文,鼓勵制造集裝箱,。
然后就直接井噴了,。
2020年,中國產集裝箱9867萬立方米,,發(fā)文之后增加到23058萬立方米,,增長2.3倍,去年產量下來點,,也達到14758萬立方米,。
這是個啥概念呢?
中國在這個領域基本是壟斷的,,占世界總產量的96%,,這三年總共造了47683萬立方米,折算成標準集裝箱大概是1900萬個,,比疫情前的全球總量增加了50%,。
這個增量是很恐怖的,其實2022年中全球就有600萬閑置箱,,如果集裝箱的增速小一點,,現在的觀感也不會那么刺激。
但這解釋不了,,訂單去哪了呢,?
原因很多。
比如大國博弈,,美國執(zhí)意要制造業(yè)回流,,遷出的廠子確實也有,日資走了不少,,韓國也是,,三星手機出貨量全球第一,但基本都不是中國造的,,廠子走了,,很多供應鏈也被要求轉移,很多美國企業(yè)的國內供應商都面臨這樣的問題,,要么海外建廠,,不然就沒有訂單。
左一刀右一刀的,,很多訂單就沒了,。
再比如疫情期間有些地方封控,,這種特殊情況企業(yè)肯定得支持,供應鏈受影響,、工人居家,,于是很多訂單就沒法做了,但海外客戶還要做生意,,于是找越南的工廠,、找東南亞的工廠,出現了供應鏈的轉移,。
說起來越南也是80年代開始搞改革的,,政經改革都很猛,但二十多年下來只能算一般般,,越南的大爆發(fā)是啥時候開始的,?
2018年之后抬頭,2020年之后大發(fā)展,,也就是說是趁著美國對中國搞制裁,,趁著疫情起飛的。
再后來海運價格大漲,,歐洲客戶發(fā)現,,在歐洲找個洼地搞生產,算上物流之類的總成本也還能接受,,那就直接找歐洲廠子了,,比如波蘭就是這一波的受益者。
但還有一些訂單沒了,,那就真是我們自己的原因了,,舉個身邊的例子說吧。
有個廠從美國拿了個訂單,,有一部分東西他也得找供應商生產,,于是跟供應商談好貨物要求、價格,、時間等等,,就等著拿貨了。
眼瞅著交貨時間臨近,,他得催進度啊,,但人家乙方也不安排生產,催急了,,乙方開始大罵甲方:“漢奸,!我們中國人為什么拿美國的訂單?為什么給美國人做東西,?”
而且不是罵一次,,天天罵,,乙方把甲方都罵抑郁了,這訂單也就沒法整了,。
只能說這乙方格局太小,,去年中美啥情況大家都看到了,但貿易額創(chuàng)了新高,,生意就是生意。
但以上這些都還不是主因,,即便它們起作用也會是緩慢的,、漸進的,不會像現在這樣斷崖式的改變,。
那主因是啥呢,?很簡單,金主出狀況了,。
金主是誰呢,?歐洲和美國。別急著噴,,這么說是有數據證明的,。
2022年,全世界GDP排前10的國家是這些:
這些國家的GDP總量超過全球總量的67%,,除了中國,、印度基本都是歐洲國家,這些國家的GDP大部分還是靠消費拉動的,,基本都在65%以上,,高的像美國超過了80%。
也就是說,,這些國家能掙錢也能花錢,,大多數人不僅月光而且寅吃卯糧,消費額占據了全世界50%以上,。
其實可以大方的承認,,中國制造以前能掙錢,就是加入了全球供應鏈,,低成本制造然后賣給這些歐美人,。
歐美人要不買單,咱們外貿自然就難了,。
現在的歐美人,,比以前難不少。為啥呢,?
生活成本大漲,,大家都忙著抗通脹,。
電費是最直接的,像北京電價5毛左右,,一般家庭一個月一兩百,,基本可以忽略的一筆開支,在歐洲,,以前一度電0.2歐,,現在0.5歐,想象下,,如果住在北京一個月電費1500塊,,那很多人真用不起。
歐洲人也不是個個都是大富翁,,于是老百姓都在方設法節(jié)省用電,,隨手關燈自不用提,連波峰波谷電價的那點差別都要仔細計算,,有的人在凌晨四點使用烤箱和洗衣機,,因為這些家電功率大,這時的電價最便宜,。
再比如買個電動車,,雖然有里程焦慮但是充電不貴啊,在歐洲可不是這樣,,德國特斯拉去年調價后,,車主一算,百公司的能源成本和日本的汽油車差不多了,。
開油車的更慘,,用車成本也上漲了50%。
能源漲價,,糧食漲價,,歐洲的CPI居高不下,6%就算不錯了,,8%是均值,,個別國家10%,通常來說,,3%以下是比較健康的,,所以歐洲人現在也在對高物價犯愁。
會是啥結果呢,?
人性告訴我們,,答案都是類似的:保住必須消費品,比如基本的吃喝住行,,大力縮減可選消費品,,可買可不買的,,絕對不買。
所以,,總需求是萎縮的,,那咱們的訂單能多嗎?
歐洲通脹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主要就是俄烏戰(zhàn)爭,,再加上北溪管道被炸,價格蹭蹭就上去了,。
那咋控制通脹呢,?這得看看美國。
美國通脹也很厲害,,6%以上常態(tài)化了,解決的辦法就是加息,。
美國進入加息通道有些日子了,,現在存款利率5.5%,但通脹還是控制不住,,加息還沒結束,,利率破6也正常。
所以現在美國普通老百姓也在抗通脹,,每天算賬,,美聯儲一調查,發(fā)現35%的人為財務狀況焦慮,。
美國一加息,,很多國家本幣貶值太快,只好跟著加息,,更加惡化了一部分人的財務,,比如房奴。
貓哥親人在歐洲貸款買房,,當時的貸款利率1.65%,,一個月還1500歐覺得輕輕松松,,但一看周圍很多國家都推出零利率了,就想多薅點羊毛于是選擇了浮動利率,,結果呢,,現在利率4%,每月還貸額從1500歐變成了3600歐,,一個月憑空多了15000塊人民幣的支出,對哪國的老百姓都不輕松,。
全球同此涼熱,。大家都在為基本生活支出更多,而收入端沒有好轉,,需求不旺,,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自然也難點。
美國加息還出現了一些以前沒見過的奇幻事件,。
最近不少中國小老板在為信用證發(fā)愁,咋回事呢,?
有些客戶給訂單,,但是他開不出信用證,這交易就沒法干了,。
客戶為啥開不出信用證呢,?因為他的國家美元不足,不足以支付,。
這些國家為啥沒美元了呢,?因為美國加息,美元都跑美國了......
今年這種情況一定會越來越多,,很多老板都會為此煩惱,,因為美國的加息周期還沒結束。
那國內的制造商咋辦呢?
指望短期內貿易狀況恢復原狀有點難,,因為在這個交易里我們不是有決策權的一方,,只能等待美國加息結束,,等待他們抗通脹結束,,恢復消費的熱情和能力,這就是現實,。
好消息是,,現在歐美的訂單少了,但亞非拉跑來詢價的可不少,,這也是個機會,。
產業(yè)鏈的遷移是個問題,低端不可避免,,因為我們也不需要,,但要說大規(guī)模的產業(yè)鏈遷移也有點悲觀,畢竟中國全產業(yè)鏈是經歷過測試的,,越南缺少我們的規(guī)模,,歐洲缺少我們的效率,最關鍵的是因為人不一樣,。
中國老百姓跟中國賣的最好的車——五菱神車有點類似,能拉客能載貨,,能上山能下河,、能下鄉(xiāng)能進城,能跑高速,,也敢越野,,總之就是“耐操性”極強,這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不怕卷,、接受卷、主動卷,,你得相信,,即便現在競爭力下降了,過不了多久,,這幫人還能折騰出新東西來,。
至于當下,借用《芙蓉鎮(zhèn)》的臺詞那就是:活下去,像個牲口一樣的活下去!
海關總署近日發(fā)布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3.32萬億元,,同比增長5.8%。抓機遇,、調結構,、掘新路,外貿“飄紅”,,折射出中國經濟的底氣
2023-05-13 10:00:11同比增長5.8%原標題:潘功勝出任第十三任央行行長,,過去一個月都做了哪些大事?在履新黨委書記25天后,,潘功勝正式接任易綱,,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第十三任行長。
2023-07-26 07:55:59新任央行行長過去一個月做了啥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年前五個月,,我國與新興市場貿易較快增長,,跨境電商蓬勃發(fā)展。記者在調研中發(fā)現,,各地外貿主體主動思變,,加快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外貿韌性持續(xù)顯現,。
2023-06-12 09:27:26我國外貿彰顯“韌實力”原標題:今年支原體肺炎“來勢洶洶” 專家:發(fā)病率更高,、病程更長、重癥更多最近,,“支原體肺炎”“阿奇霉素”話題登上熱搜
2023-10-19 14:27:47支原體肺炎今年來勢洶洶?為滿足口腹之欲,南充順慶男子夏某通過網絡渠道購買器材組裝了氣槍,,隨后數次駕車前往人煙稀少的農村地區(qū)獵殺“野味”,卻沒想到讓自己身陷囹圄......近日
2023-09-20 14:43:55南充男子打“野味”嘗鮮,?攤上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