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對于碧霞元君的信仰,,最早源自古代人對山神崇拜,,后來被道教吸收,稱其為“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
因其坐鎮(zhèn)東岳泰山,,民間也稱為泰山圣母,或泰山娘娘,、泰山奶奶等,。
古籍中稱碧霞元君神通廣大,能“統(tǒng)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可以“庇佑眾生,靈應(yīng)九州”,,是道家的重要女神,,也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女神仙之一。
民間有“北元君,,南媽祖”的說法,,指的就是北方人以信仰碧霞元君為主,南方人則以信仰媽祖為主,,這兩位一位是山神,、一位是海神,卻都同樣地普渡眾生,、保護弱者,。
“碧霞”的本意為東方的日光之霞,而“元君”則源自道教,,為道教女神仙的美稱,。在不少朝代里碧霞元君都被認為是“后土娘娘”,代表大地以及繁育之神。
關(guān)于她的圣誕之日,,民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農(nóng)歷四月十八,另一種說法是農(nóng)歷的三月十五,,以前者居多,。
農(nóng)歷四月十八圣誕一說,最早見于明代,,清代時被清政府正式認可,,并列為宮廷定制。清代《泰山志》里就有“四月十八日為碧霞元君誕辰,,皇帝遣內(nèi)侍御大臣一員進香”的說法。
近代《清升平署志略》里,,也有“四月十八為碧霞元君誕辰,,京師頗重此節(jié),例向南頂進香”的記載,。
碧霞元君神通廣大,,能“為眾生造福如其愿,貧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歲,賈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讓大眾倍感親切、愈加依賴,,宛如一位慈母,、圣母一般。
民間對于碧霞元君的祈求,,主要集中在求財和求子上,,有“四月十八,元君跟前求財發(fā)”“四月十八,,奶奶廟里求娃娃”等說法,。當然,也有不少人去元君廟里求健康,、平安等,。
今年的四月十八,除了是碧霞元君誕辰之日外,,這天也是傳統(tǒng)文化里的“天醫(yī)”日,。天醫(yī)一說,源自“地支三合”說,。
人們認為,,所謂“地支三合”,,指的就是某種力量從萌生,到旺盛,,再到消亡的過程,。比如寅午戌三合火,代表“火”這種力量生在寅,、旺在午,,亡在戌。
如果三合后退,,就代表一種“復(fù)生”的力量,,就像“時光倒流”一樣,能使“萬物復(fù)生,,損而復(fù)益”,。
四月十八是巳月的丑日,巳酉丑三合金,,代表“金”這種力量生在巳,,旺在酉,亡在丑,;三合后退,,酉后是巳,丑后是酉,,巳后是丑,,因此巳月丑日就是“天醫(yī)日”。
巳是萌生之地,,丑是消亡之地,,從巳到丑,就是一出生就直接面臨消亡,,雖然病疾消失,,人也隨之入墓,因此這天是“最不吉的天醫(yī)”,。
本來天醫(yī)日,,是最適合“請醫(yī)避病,尋醫(yī)禱祀”的,,遇上不吉天醫(yī),,這種優(yōu)勢便也消失了,尤其不宜動刀去疾,。
不但如此,,四月十八也是歸忌之日。古籍里說“四孟在丑、四仲在寅,,四季在子,,其日不可遠行、歸家及徒也”,。
立夏到芒種之間都屬于巳月,,巳月是夏季孟月。孟月指的是四季里的第一個月,,也叫“四生”月,,而丑為幕庫,孟月丑日為“歸忌”,,就是不使“生”退回到“墓”,。
除此以外,巳月的月厭在未,,丑和未相對,,所以巳月丑日就是厭對,為不宜嫁娶之日,。
四月十八是碧霞元君生辰,可以去泰山元君廟,,或者向東方拜一拜碧霞元君,,可以求財、求子,,但是要記得不遠行,、不歸家、不嫁娶,、不求藥以及不遷徙等,。
夏至,,作為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義,,標志著夏天的盛期,。這一時節(jié),,太陽直射點達到北半球最北端,北回歸線上,,帶來一年中最長的日照與最短的夜晚
2024-06-20 13:30:14今年夏至是“吉日”